1991年7月17日,欧空局成功发射了ERS-1卫星,搭载了C波段SAR,可以获取VV极化数据,而且还增加了一种波模式成像方式,可以每隔200km获取一幅5km×10km的图像,用于全球海浪观测。该卫星稳定工作了10年,获取了大量的SAR数据,极大地推动了SAR海洋遥感的应用研究。以此为标志,星载SAR开始了系统而广泛的应用。此后,欧空局于1995年4月21日发射了后继星ERS-2,该星搭载有与ERS-1相同的SAR,系统性能稳定,并一直工作到2011年,远超出了其7年的设计寿命。
1995年11月4日,加拿大发射了首颗商业化SAR卫星RADARSAT-1,SAR是该星搭载的唯一遥感器。RADARSAT-1 SAR同样工作在已被证明为最适用于海洋观测的C波段,但与ERS系列相比,其极化方式改为HH,工作模式也有了较大的改进。该遥感器能提供7种不同入射角的波束模式,具有分辨率达10m的精细模式、30m的标准模式、50~100m的扫描模式。其中,标准模式类似于ERS SAR,扫描模式则是第一次在卫星上实现,其可获取覆盖宽度达500km的SAR图像,非常适用于海洋的大范围观测。ERS-1/2和RADARSAT-1的相继发射,为SAR数据的业务化应用提供了稳定的数据源,极大地推动了SAR海洋应用技术的发展。
此外,1992年日本发射了陆地观测卫星JERS-1,其上也搭载了SAR,由于主要针对陆地观测,所以该传感器工作在L波段,HH极化,可提供幅宽为75km、分辨率为18m的图像。(www.xing528.com)
1994年4月和10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两次搭载SIR-C/X SAR进行了飞行试验,该项目由美国NASA、德国宇航局、意大利航天局合作开展,美国提供了C、L两个波段的全极化SAR,德国和意大利合作提供了单极化X波段SAR。这两次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首次在太空同时获取了多波段、多极化的SAR数据,推动了SAR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未来多极化、高分辨率星载SAR的基础。在此基础上,2000年2月,美国和德国合作开展了航天飞机地形测量任务(SRTM)。在11天的飞行时间内,利用两个频段的SAR,采用双天线干涉的方式,测量了60°N~56°S之间80%的陆地高程,空间分辨率达到30m,高程精度达到16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