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乾盛世:多次平定边境,维护民族统一

康乾盛世:多次平定边境,维护民族统一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当政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像祖父康熙那样御驾亲征,但是每每发生威胁民族统一、侵扰边疆的事情时,他都是坚决给予还击、绝不手软。乾隆将这些战争全部当作是自己的功绩予以炫耀,当然是有吹嘘和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乾隆的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他对于维护民族统一一直持极其坚定的态度。

康乾盛世:多次平定边境,维护民族统一

乾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此乾隆时期可谓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同时,经济的兴盛也帮助帝国成为绝对的军事强国。我们所熟悉的晚清政府是懦弱无能的,面对西方列强豺狼般的侵略,统治者却无力还击,只知道处处退让,甚至还要割地、赔款,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清初的几代统治者则仍然保留着祖先在马背上的彪悍与英勇,当他们面对叛乱、分裂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异常坚定与强硬的——绝不允许有任何的破坏领土与主权完整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康熙雍正都坚决抗击所有侵犯到民族统一与国家完整的行为,这也正是一个王朝兴盛的标志。

对于这一点,乾隆也同样十分重视。在他当政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像祖父康熙那样御驾亲征,但是每每发生威胁民族统一、侵扰边疆的事情时,他都是坚决给予还击、绝不手软。晚年乾隆曾经总结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6],这“十全”指的就是在乾隆朝所平定的十次战争,包括: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年平准噶尔部叛乱;1757年再平准噶尔部;1759年平大小和卓叛乱;1769年平缅甸;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8年平台湾;1789年平越南;1791年平廓尔喀;1792年再平廓尔喀。

乾隆将这些战争全部当作是自己的功绩予以炫耀,当然是有吹嘘和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乾隆的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他对于维护民族统一一直持极其坚定的态度。所以,我们通过这十次战争可以看出来,乾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极为重视和关注,无论什么人想要以什么形式破坏边境稳定、民族团结,他不惜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稳定。他在《国朝宫史续编》中坚定地表态:“大一统而斥偏安,内中华而外夷狄,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是故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为亟亟也。”而乾隆一生确实也是一直维护着“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信念,尤其是在西藏问题上,他一直效法康熙恩威并施,武力镇压叛乱的同时更积极寻找更好的治理方式。

我们都知道,西藏问题一直困扰着清初的统治者,从康熙到乾隆,鼎盛时期的三代君主都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在处理西藏问题上。西藏之所以会有如此频繁的动乱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蒙古对西藏的长期侵扰,蒙古多信奉黄教,而西藏则是黄教宗主所在,因此蒙古各部都想通过控制西藏借助其宗教上的影响来控制整个蒙古;其次,西藏各教派之间的斗争长期存在,且越演越烈;最后,历朝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管理并不到位,实际上有名无实,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雍正帝才设立了驻藏大臣,但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而到了乾隆登基的时候,经过了康熙、雍正两代君主的大力治理,西藏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但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其中所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定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西藏问题依然是困扰康、雍、乾三代统治者的难题,摆在乾隆面前的担子一点儿都不轻,要想推进王朝走向更鼎盛,西藏问题绝对不能轻视。

乾隆始终明确地指出:西藏是中国领土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他也一再强调“藏地关系甚要”,并且不厌其烦地对大臣反复强调,西藏问题处理不好,特别是与达赖、班禅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对于国家来说是莫大的危险,因此,乾隆一再要求大臣们要秉承他的旨意,妥善处理涉藏问题。为了更好解决这个历史难题,他事无巨细地处理每一个具体问题,同时也耐心地寻找时机果断处理,推进西藏问题更快更好地得到处理。

乾隆在位的60年里,他在解决西藏问题上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彻底解决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侵扰。乾隆八年(1743)和十二年(1747),准噶尔部两次打着赴藏礼佛的旗号想要施行自己不轨的企图。乾隆不能严令禁止准噶尔部一行,但是他也做好了一系列的防范举措:限定礼佛人数;派官兵护送以此达到监视的目的;礼佛期间要有官兵陪同,准噶尔部之人不得单独接触联系。这些要求遭到了准噶尔部的不满和抗议,但是乾隆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作出丝毫让步。此外,他还多次拒绝了准噶尔部派人请西藏喇嘛到准部的要求,只准他们向京城里的喇嘛学习;又拒绝了他们向达赖喇嘛请安的要求,这样就隔绝了准噶尔部与西藏之间的联系。

乾隆十五年(1750),藏王珠尔默特派人潜入准噶尔部,想要得到准部的兵力支持自己的叛乱,并同意称准噶尔台吉为汗。早就派人暗中监视准部的乾隆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于是立即派人以此定罪,以叛乱的名义将其家人全部处决。当时,准部正陷入内乱之中,并没有能力侵扰西藏,再加上乾隆处理得及时、果断,从而化解了这场危机。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时候,乾隆出兵伊犁,并借此机会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变乱,至此彻底解决了准部对西藏的威胁。《清史稿》上记载:“(乾隆)二十二年,荡平伊犁,始永无准夷患。”

此外,乾隆也一直在寻找着解决西藏管理混乱的方法。藏王珠尔默特阴谋叛乱的时候虽然被驻藏大臣所杀,但其部下余党却将驻藏大臣傅清和拉布敦害死,乾隆借此机会,彻底废除藏王制度,确立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与驻藏大臣一起共同治理西藏一切事务。不过,此时达赖喇嘛的地位是绝对凌驾于驻藏大臣之上,西藏在管理上还是存在漏洞的,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才彻底完善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工作。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进攻西藏,乾隆于1788年和1792年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的进攻。第一次清军作战不利;第二次乾隆下定决心要平定此乱,清军在大将军福康安的指挥下,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终于打败了廓尔喀[7]军,成功地保卫了西藏的完整。乾隆乘此机会于五十八年(1793)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的地位平定,同时以“金瓶挚签”的制度来确定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灵童。由此,加强了大清帝国对西藏的管辖。(www.xing528.com)

总体来说,在边疆的经营上,乾隆的格外用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他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加强中央对南疆的管理;另外,他不惧与沙俄开战的威胁,帮助土尔扈特部东归,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大盛世。正是有了清初康雍乾这三代帝王对边疆问题的重视以及不懈的努力,及至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从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加尔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

西藏缘何得名

现在我们提到西藏这个地名,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我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的这片壮齐雄伟、资源丰富,创造出了丰富灿烂民族文化的神奇土地。但是西藏这个地名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确定下来的。

文成公主入藏

“西藏”一词在汉语里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那么它到底是因何而得名,目前专门从事西藏问题研究的学者也没有准确的定论。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对这片土地以及在这里生活藏族同胞的称谓一直在变。藏族地区第一次建立政权是在7世纪的时候,松赞干布用武力降伏了古代羌人和羊同各部落,然后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些(今拉萨)。虽然按照藏族的历史,松赞干布是第三十三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族文字还没有创制出来,所以很多说法都不能判断真伪。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松赞干布统治以后吐蕃迅速崛起。松赞干布制定了法律及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另外,他还重视与今天的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交往,使得佛教开始传入吐蕃;他同样重视与唐朝的交往,我们所熟知的文成公主入藏就发生在此时。但是,松赞干布之后,吐蕃与大唐及周边地区多次发生冲突,频繁的战争急剧消耗了吐蕃的国力,使得吐蕃由盛转衰。尤其是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吐蕃内部矛盾激化,皇室内部成员争斗加剧,最终使吐蕃出现分裂。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西藏地区,并在此地设立一系列的军事机构。因此在元代,西藏地区属于“西域”范围,政府总称西域为西蕃,实际上今天所说的西藏是西蕃的一部分,这是西藏一词出现的第一步。清朝早期的文献称藏族为“图白忒”或“唐古特”,清顺治帝时称藏巴汗为“图白忒部落藏巴汗”。其实,从《清实录》上记载来看,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朝廷对西藏的称呼还是比较混乱的。

但是,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实录》上第一次出现了“西藏”一词,后来随着清政府与西藏关系的不断加深,西藏一词开始反复出现在君臣议事之中。当时,西藏所指的是“西面的藏”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后为“西藏”。1721年,清军成功驱逐了扰乱西藏的准噶尔部,康熙帝《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正式将以拉萨为主的卫藏地区命名为“西藏”,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