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乾盛世:生前身后出生地之争解析

康乾盛世:生前身后出生地之争解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乾隆的出生之谜,除了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关于其生母的各种猜测与传言外,他的出生地也同样备受争议。乾隆生卒底稿上明确地写清了他出生的时间以及生母,恰恰没有写明的就是他的出生地,正因如此日后无论是在朝野还是皇室内部都产生了关于他出生地的歧义与争论。这主要是因为,康熙、雍正、嘉庆都是以皇帝儿子的身份出生的,而乾隆却是以皇帝孙子的身份出生的。

康乾盛世:生前身后出生地之争解析

历史传说中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非凡之人就一定会有一些不一般的经历或是遭遇,无论是关于其出身的还是日后成就的。例如,之前我们在介绍康熙时,就有关于他出生时天降异状的种种传闻。虽然,乾隆的皇位与他的父亲雍正比起来继承得算是比较顺利,没什么悬念,但是关于他出生之谜的种种猜测,历代帝王中算是鲜有的,这些传言无论是丰富性、精彩程度还是流传之广,祖父康熙的那点传言是绝对望尘莫及的。

关于乾隆的出生之谜,除了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关于其生母的各种猜测与传言外,他的出生地也同样备受争议。如果,乾隆生母之谜纯属是野史及民间的小道消息,不足为信,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来“八卦”一下的话,那么这位帝王的出生之地的谜团却是在皇家内部及正史上都存在疑点的,甚至就连他的亲生儿子都说不清父亲到底出生在哪里。

清朝的皇子皇孙们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都有专人将其记录在一份底稿上,每3个月就要向上呈报一次,用来日后整理皇室家谱《玉牒》之用。乾隆生卒底稿上明确地写清了他出生的时间以及生母,恰恰没有写明的就是他的出生地,正因如此日后无论是在朝野还是皇室内部都产生了关于他出生地的歧义与争论。

为何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甚至儿子嘉庆都没有关于出生之地的争议,而偏偏乾隆却存在这样的谜团呢?这主要是因为,康熙、雍正、嘉庆都是以皇帝儿子的身份出生的,而乾隆却是以皇帝孙子的身份出生的。乾隆出生的时候祖父康熙还健在,父亲不过是雍亲王,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现出来他会是日后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此时没有人会想到他竟然能够成为皇位的继承者。康熙儿子多,孙子更多,乾隆的父亲此时还不是最受重视的皇子,那他这个小皇孙的出生,对于子嗣够多的清朝皇室以及康熙帝本身来说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得到的重视不够也是情有可原的。

关于乾隆出生的地点,根据大多数历史资料的记载及乾隆自己的说法,普遍认为他是出生在雍亲王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雍和宫。不过,就在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关于他出生地的争议就已经存在了,朝野当中很多人认为乾隆实际上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中的一座名为“狮子园”的园林之中的。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乾隆经常会在雍正的忌日里,到狮子园去小住一段时间,以缅怀圣恩。

不过,乾隆本人显然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他在一首写雍和宫之事的诗中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不仅说明了自己的确是出生在雍和宫的,而且更明确到他是在东厢房出生的。在他72岁这年到雍和宫拜佛的时候也写了一首诗,在诗的注释中更是清清楚楚地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雍和宫的。不仅如此,在他79岁这年,同样是在雍和宫拜佛时写诗再次重申自己的出生地是雍和宫,曾在那里生活了12年。

虽然,乾隆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自己的出生地是雍和宫,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他实际上生在狮子园,就连他的儿子嘉庆皇帝也是这样认为的。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后,自己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刚继位的嘉庆也陪着去了。在这里,嘉庆写了一首表示庆贺的诗,在诗后的注释里,他说:康熙为此地题写“避暑山庄”匾额的那一年,恰好是父亲乾隆在此地降生的一年。第二年,乾隆又来这里过生日,嘉庆这次写的祝寿诗的注释中更是明明白白地写到“父皇”的出生地是避暑山庄。

不过,嘉庆对此说法也并不是很肯定的。清朝时期有一个规矩,就是新皇帝继位后要为他们的父皇撰写《实录》和《圣训》,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命令朝臣编修乾隆的《实录》和《圣训》时,曾令大臣们认真核查此事。这时,一位翰林院出身的大臣将乾隆自己写的诗中所有提到关于自己出生之地的是雍和宫的地方都找了出来,然后拿给嘉庆看。直到此时,嘉庆才同意放弃狮子园的说法,批准在《实录》和《圣训》中写下乾隆出生在雍和宫:“高宗纯皇帝,讳弘历,世宗宪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之女……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直到此时,正史才真正明确了乾隆的出生地。

避暑山庄一景

即便如此,嘉庆死后的遗诏还是因为此事闹出了一点风波。嘉庆二十五年(1820),嘉庆皇帝到避暑山庄居住,第二天在此去世。因为事发突然,军机处的大臣以嘉庆的名义撰写遗诏的时候写道:当年父皇乾隆皇帝就出生在此,今天我能死在此地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此遗诏发出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才发现这一错误,于是连忙令人将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遗诏追回来,将上面写的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改为其画像挂在此处。(www.xing528.com)

后来,道光为了平息关于乾隆出生地的争论,甚至还将父亲嘉庆所写的所有提到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的诗都改成了雍和宫,以此想把这个结论确定下来。但是,嘉庆的这些诗早就已经流传开来,他这样大张旗鼓地改动反而让人觉得欲盖弥彰,结果引发了官员及百姓更大的议论,道光也算是好心办坏事、画蛇添足。

雍和宫的前世今生

如今,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雍和宫是这“四九城”里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每天都吸引着众多虔诚的信徒来此礼佛,同时也有更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到此参观。雍和宫除了是寺院外,它还有另一个别名——“潜龙福地”,因为从这里走出去了两位皇帝——雍正和乾隆。

雍和宫起初并不是寺院,在明朝的时候它就存在了,不过当时是给宫里的太监居住的地方;大清入关之后,这里就又改成了内务府的官用房。清朝有一个规矩:除了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成年之后就要离开皇宫,在宫外建立自己的府邸。据《清宗人府事例》记载,康熙将这里赐给了成年后的皇四子雍正,作为他的贝勒府。后来,雍正晋升为雍亲王,这里也就成了雍亲王府。

清朝祖制有规定,不同级别的皇子府邸有不同的规模、配备等等,也就是说,此时雍亲王府同以前的贝勒府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地方不变,但是装修档次、奢华程度则是大幅提高。不过,它真正迎来第一次历史性的转折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皇帝驾崩,雍亲王成为帝位的继承者,这座曾经的府邸虽然不再用来居住,不过也有了新的身份——雍正皇帝行宫,并正式将其赐名为雍和宫。

虽然雍和宫的身份此时大不相同,但是继位后的雍正因为几乎不会有机会在这里居住,所以并没有将其大肆改建,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它的外貌才变了样。当时,乾隆将父亲的遗体停放在这里,而雍和宫为了迎接棺椁,其主要殿堂原来的绿色琉璃瓦全都改为黄色琉璃瓦,其规格与紫禁城一样。雍正的灵柩就停放在他生前居住过的永佑殿,因此,后来这里一直供奉着雍正的影像,所以这段时间就被称为“影堂时期的雍和宫”。

直到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才正式改为喇嘛庙,并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这里的一切事务。其实,早在“影堂时期”雍和宫就已经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诵经的地方了。之所以会把雍和宫改为寺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雍正本身是信佛之人;另外,乾隆出生在这里,而雍正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继承皇位,因此可以说雍和宫出了两位帝王,按照乾隆的逻辑,真龙天子就是佛。于是就这样,雍和宫成了寺院,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雍和宫的香火之所以一直如此旺盛,除了是“福地”外,它最初接待的香客也都不是一般人。当年乾隆皇帝是每年都要来此礼佛的,他去世后这就成了一个规定,日后的皇帝每年都至少要到雍和宫来礼佛三次,包括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五乾隆的诞辰、农历正月初三的忌辰,以及五月的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要再到雍和宫拈香拜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