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5年,紫禁城中传出了噩耗——雍正帝驾崩了。这位“冷面帝王”一生勤政,也为子民的安居乐业办了不少实事,但是,却走得十分突然。
据清朝官方文书《起居手册》中记述说: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位”。《清世宗实录》也记载说,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在圆明园感到身体不适,但是却依旧照常办公,接见一些官员,及至二十二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情加剧,在召见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王公大臣,并宣布了传位弘历之后,于二十三日去世。
按照记载看来,雍正帝似乎是病故的。但是,是什么病能够在短短三天之内就要了人的性命呢?而且,既然雍正帝在去世前两日还照常办公并召见群臣,说明病情并不十分严重,又为何突然之间就驾崩了?
这个问题让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觉得十分疑惑,于是,后人便就此事进行了各种版本的猜测。而这些猜测也让雍正之死成了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自古以来,对于雍正帝死因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劳累致死说
雍正帝的勤政是被所有人知晓和认可的。他在位13年里甚至比康熙在位61年中所批奏折还要多。经常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便急匆匆地起床处理政务,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会让身体吃不消。因此,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雍正帝的匆匆离世与劳累过度有很大的关系。
服食丹药中毒说
古代炼丹
雍正生前十分好佛崇道,甚至还将道士请进宫内养着。到了晚年的时候,雍正帝感到自己的身体多有不适,于是便四处寻找能够让自己身强体健、长生不老的方法。养在宫中的两个炼丹道士张太虚与王定乾邀功心切,便向雍正帝表明他们可以炼制出具有此奇效的丹药。雍正帝一向对于道士的炼丹术很是推崇[7],便下令二人行动了起来。
对于此事,内务府的账本《活计档》中曾有记载说:雍正八年冬,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于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主持操办,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为雍正炼丹。可见,雍正帝炼丹确有其事。
丹炉一开,那些道士就忙活起来。利用自己独特的“修炼养生”之法,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丹药,雍正帝吃后也感觉甚好。因此炼丹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停过,而“丹药”二字也明明白白地载入了清宫档案中。
所以,便有人猜测说,雍正帝的死因是服食了大量的丹药,丹药中汞、铅等矿石的含量很高,又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长期服用,丹毒成分在体内积累最终发作所致。
而乾隆在登基的第一天便下令将圆明园中的道士全部驱逐出去,这就使得持这种说法的人对此更加深信不疑了。
曹雪芹毒害说
也有人说雍正帝是被曹雪芹毒害的。因为雍正帝抢走了曹雪芹心爱的女子竺香玉,于是曹雪芹就找了一个宫中的差事,与竺香玉合谋用毒药害死了雍正帝。
吕四娘刺死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雍正帝是被前来报仇的吕四娘给削去了首级而死,这也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
传说,雍正年间有一位名叫曾静的秀才,因为对清廷的统治颇为不满,便上书给陕西总督岳钟琪策划实施反清运动。
谁知岳钟琪却是个十足的忠臣,接到书信之后,他就立即上奏给了朝廷。雍正帝读过奏折之后勃然大怒,一面赞赏岳钟琪的忠心,一面命人将曾静等人抓了起来。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帮人交代了自己之所以有了反清的念头,是受了浙江石门人吕留良著作的影响。
听说吕留良胆敢著书立说来宣扬反清,雍正帝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他。但经查实,吕留良早已过世,雍正帝便转而向他的子孙们大开杀戒,下令满门抄斩,一个不留。甚至就连那些读过书的人,也遭到了杀戮和流放。一时间血腥风雨,人人自危。
然而,吕留良一家却有一人得以幸免,她就是吕留良的小孙女吕四娘,四娘因为寄居在安徽乳娘的家中,从而逃过了一劫。
当时的吕四娘只有13岁,却是个很有血性的女子。她听到自己全家都被斩杀的消息之后,一时悲伤至极,随即刺破手指用血写下了“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立誓一定要为全家人报仇雪恨。
第二日一早,吕四娘便打点好了行囊,匆匆向京都赶去。不料由于风餐露宿,年幼体弱的吕四娘晕倒在了路上,被白马寺的一位名叫甘凤池的高僧救下。吕四娘苏醒之后,得知高僧武功超群,随即便拜他为师,日夜苦练武艺。
不到4年工夫,吕四娘已经成了一位能够飞檐走壁、善用刀剑的高手。之后,她便辞别了师傅来到了京城。
吕四娘先是潜伏在客栈之中,很快便摸清了雍正帝的住处。于是,便凭借着一身出奇的轻功于深夜潜入了乾清宫内,一刀便将熟睡中的雍正帝的头颅砍了下来,之后便提着雍正帝的首级匆匆离去了。
因此,民间传闻雍正帝的尸身是没有头颅的,后因四处探寻无果,只好用金子铸造了一个头颅,安在了雍正帝的尸身上下了葬。
这个故事在民间版本众多,被传得神乎其神。但是很多考古学家和史学家都认为,这种说法不大可能。因为据记载,吕留良一案确有其事,但其家人并未全部被诛,其孙辈均被发配边远地方为奴。同时遭到严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动,当然更不能替祖上报仇了。
而且,雍正临终前一直住在圆明园,此处戒备森严,驻兵日夜巡逻,一个女子就算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毫无声息地就取下了雍正帝的头颅,还能够携首级全身而退。所以,这种说法[8]大概只是民间臆造的传言,不足为信。(www.xing528.com)
被宫女、太监缢死说
另有传言说雍正帝是在熟睡的时候被身边侍奉的宫女、太监用绳索缢死的。但我们都知道,雍正帝通过激烈的争夺战才登上帝位的,因此,他对于自己的生命安全一直都十分小心,对于行刺之类的事情更是多有防范的。他理应不会笨到在睡觉的时候死在太监、宫女的手中。所以,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就更不高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的确是发生过,但却是在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身上。历史上曾有记载说: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被宫婢杨金英等缢而未死,后由太医许绅用药医救过来。
民间之所以会将明世宗的故事安在雍正帝的头上,大概是由于他们的庙号都是“世宗”的缘故吧。
总之,雍正暴卒,官书又不载原因,自然难免引人生疑。再加上雍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著名的“铁腕”皇帝,还曾因为争夺帝位和“文字狱”而杀了不少人,所以,大家以此大做文章,来猜测雍正帝的死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无论真相究竟如何,雍正帝骤然离世的消息却是属实的。这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小的影响,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帝王,就这样急匆匆地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留给后世子孙后,悄然离去了。
传说中的薄命红颜——竺香玉
虽说民间关于雍正帝被曹雪芹和竺香玉所毒害的传言也许并不可靠,但竺香玉这个人,倒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而且在一些民间传言中,她与曹雪芹也的确颇有渊源。
传说,竺香玉原名竺红玉,曾是曹家买来的一个戏子。初入曹府时只有6岁,8岁时做了曹雪芹的伴读丫头,至此一直陪伴在曹雪芹左右。当时,曹雪芹身边还有一个与他一起读书的女子名叫李香玉,是雪芹祖母的侄孙女。
曹雪芹与竺红玉朝夕相处,渐渐地产生了感情。而李香玉也是十分仰慕雪芹的才华,想要有朝一日能够嫁与雪芹为妻。
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家遭了难,被下令抄了家。之后,竺红玉和李香玉便随着曹家从金陵来到了北京。按照当时的规矩,作为曹家小姐的李香玉是要将自己的资料上交给朝廷,以供第二年清宫挑选秀女之用的。但是,由于早已心有所属,李香玉并不愿意参选。于是,为了应付朝廷,李香玉的母亲就将竺红玉认作了女儿,并改名为香玉,让她去代替自己的女儿参选。
由于竺香玉才貌双全,一下就被选中了“才女”,进宫做了公主和郡主们的侍读。不久之后,又被封为了妃子。后来,雍正帝的嫡配皇后去世了,聪明伶俐的竺香玉又被雍正帝封为了贵妃,主持后宫事宜。
自从竺香玉进宫的那一日起,曹雪芹便知道自己与这个女子再也不会有结果了。悲痛之余,便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了李香玉。
后来,雍正帝驾崩了,乾隆帝继位之后,竺香玉受到了极大的排斥。无奈之余,她选择了到庙里带发修行。乾隆十六年(1751),竺香玉在李香玉的撮合之下,为雪芹生下了一子,随后选择了悬梁自尽。
曹家第二次被抄。香玉是婢女的身份事发,有关她的全部资料被篡改或销毁。曹雪芹逃禅,事态平息后隐居香山,并休掉了妻子李香玉。随后开始著书,将自己与竺香玉的故事以及有关的清宫秘史隐藏进了书中,书名题名《石头记》,就是后来我们所看到的《红楼梦》。
当然,关于曹雪芹与竺香玉的这一段秘事在曹家家谱和其他史籍中并无记载,只是存在于野史中。
但也有人认为历史中的妃子竺香玉与野史中所记载的竺香玉并非一人,而且与曹雪芹交好的女子是他的表妹,名叫“梅”,竺香玉只是后人为她取的别名而已。而民间传闻中的那个“竺香玉”娘娘本名为云惠,出生于官僚之家。但她的性格和性情倒是与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有几分相似。只因她十分喜欢天竺葵,于是伺候她的宫人们便在私下称呼她为“竺香妃”。可惜,好景不长,这个“竺香妃”只在宫中生活了三年,便香消玉殒了。
自从云惠死后,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就被更名为天竺室。在天竺室的门前一直有两棵玉兰花,每到春夏季节,满屋子都笼罩着淡淡的兰花清香。人们便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给她取名叫“竺香玉”。
总之,有关“竺香玉”这个名字的故事被传得沸沸扬扬。至于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注释】
[1] “大将军王”不是正式的王号,这是康熙为他特设的封号。清朝对于大将军的设定是因战而设,战后即废,这个“王”也没有言明是哪个等级。其实,在满人入关前贝勒、贝子皆可称王,这是有明文可稽的,贝子在满语的语法里就是贝勒的复数。汉文译作王、大王、小王均可。即使到了康、雍、乾,清朝的正式爵位制度颁布多年,但旧的习俗仍照常流行。所以,胤祯所封这个“王”未必就是指升到了“亲王”或“郡王”,而只是一个称呼。
[2] 盛京三陵,即爱新觉罗家族远祖的永陵、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和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是大清王室真正的祖坟。胤禛代父祭祖,可见其在乃父心目中的地位。
[3] 康熙二十年(1681)腊月的四妃,依照册封顺序分别为: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和荣妃马佳氏,她们都是生育了年长的皇子且直到康熙末年一直在后宫拥有较高地位的妃嫔。
[4] 古书《茅山奇谈录》里有记载说“血滴子”是清朝一位名叫泉青的茅山道人发明的,用它来降妖伏魔,二十步之内便能轻轻松松取人首级,非常恐怖。雍正得知此物之后,便把他请来,待到掌握了制造“血滴子”的秘诀之后,就将他灭了口。
[5] 传说炼制这种毒药的树汁,是一种出产在广西边境深山中的名为“撒树”的树汁。据说苗人所用的毒箭上所敷的“见血封喉”的毒药,就是用撒树汁熬制而成的。
[6]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其供职人员直接听命于皇上,主要负责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他们权力甚大,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7] 雍正在做皇子时,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甚至因为推崇紫阳真人,还命人为之重建道院,而且特别赞赏的是真人“发明金丹之要”,表明他对道家丹药的强烈兴趣。
[8] 据历史记载,雍正之孙嘉庆的确被人谋刺过。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二十日,嘉庆从圆明园返回宫中,行至顺贞门时,突有旗人陈德向他行刺,但是还未等其近前,就被抓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