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羹尧与隆科多之死:康乾盛世的争储之路

年羹尧与隆科多之死:康乾盛世的争储之路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雍正帝的争储道路上,有两位大臣可谓是功不可没,他们就是外臣年羹尧和内臣隆科多。年羹尧接到旨意之后,立即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年羹尧俨然成了总理事务大臣。在生活上,雍正对年羹尧及其家人也是关怀备至。年羹尧及妻子生病时,雍正都会再三垂询,赐送药品。然而,此后年羹尧并无半点收敛之意,继续肆意妄为。但又碍于年羹尧手握重兵,且党羽众多,不能贸然将其拿下。

年羹尧与隆科多之死:康乾盛世的争储之路

历史上,几乎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离不开大臣们的辅佐,对于雍正帝而言也是如此。在雍正帝的争储道路上,有两位大臣可谓是功不可没,他们就是外臣年羹尧和内臣隆科多。但就是这样两位股肱之臣,最终的结局也不甚圆满。

先来说说年羹尧[14]。年羹尧不仅在带兵打仗上颇有一套,而且自幼读书,颇有学识。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考取了进士,不久授职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尧又被迁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让年仅30岁的年羹尧更是感激,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当“竭力图报”。

到任之后,年羹尧勤于政务,很快便弄清楚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并且自己带头反对贪污纳贿,“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如此做法,令康熙帝甚是满意,更加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其能将这种好的作风一直发扬下去,做个为百姓服务的好官。

之后,年羹尧更是政绩卓著,在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新疆战争中,为保障清军的后勤供给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羹尧被封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又被升为川陕总督。之后,又利用其聪明才华平定了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更加得到康熙的信任与欣赏。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抚远大将军、贝子胤祯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成为康熙朝的重臣要员。

由于年羹尧的妹妹是四阿哥胤禛的侧福晋,他们两家的荣辱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众皇子争夺储位的时候,年羹尧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四阿哥这边,尽心竭力地帮助他赢得储位,稳固江山。而雍正帝继位之后,也没有亏待他。

雍正元年(1723)十月,青海和硕特蒙古部首领罗卜藏丹津趁抚远大将军允禵(即胤祯)回京之际发动叛乱,妄图控制青藏地区,使得本已经平静的西北局势再起波澜。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对于刚刚即位的雍正是个不小的考验。雍正深知:此事处理得当,自会消减群臣对于自己继位的质疑;但若是处理不当,就会令群臣更加不服,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雍正当即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坐镇西宁,平定叛乱,而且只准胜利不准失败。

年羹尧接到旨意之后,立即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随后下令将士“分道深入,捣其巢穴”。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叛军打得落荒而逃。

这一战不仅让雍正帝甚是欢喜,更让年羹尧的威名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人都知道:朝廷有个“年大将军”,带兵打仗十分厉害。

平定青海战事的成功,令雍正喜出望外,他为自己没有选错人而感到十分欣慰。加上年羹尧又是自己的大舅子,自然要多加赏赐才是。于是,便给予了年羹尧破格恩赏:晋升为一等公[15];还赏了一个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也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至此,年羹尧已经成了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随着官职的增加,年羹尧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他不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经常评判朝中各位臣子的优劣,并参与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夺。雍正帝每遇到一些需要改革的事或者人事任免的问题时,也都会询问年羹尧的意见。在年羹尧管辖的区域内,大小文武官员也一律都要听从年羹尧的意见来任用。雍正还因为他“能宣朕言”,令其“传达旨意,书写上谕”。年羹尧俨然成了总理事务大臣。

除此之外,每有稀罕之物的时候,雍正帝总是不忘了赏赐给年羹尧。在生活上,雍正对年羹尧及其家人也是关怀备至。年羹尧及妻子生病时,雍正都会再三垂询,赐送药品。可以说,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恩宠几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也正是这样的荣宠,让年羹尧变得越发志得意满,狂妄不羁起来。

雍正二年(1724)十月,雍正帝命其进京觐见。在赴京途中,年羹尧令都统、直隶总督等跪道迎送。到京之后,又命王公以下官员到郊区跪接。而他安然坐在马上,从众人面前趾高气扬地行过,看都不看一眼。这使得官员们都很不忿,纷纷背后指责年羹尧恃宠而骄。

这些对于年羹尧来讲都是小事,无法动摇他的地位。但可悲的是,见到雍正帝的时候,他仍以功臣的身份自居,态度也很是骄横。这使得雍正帝颇为不满,在奖赏了军功之后。年羹尧回任不久就接到了雍正帝的一道谕旨,上书:“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在这个朱谕中,雍正改变了过去嘉奖称赞的语调,警告年要慎重自持,很明显,雍正帝已经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然而,此后年羹尧并无半点收敛之意,继续肆意妄为。他赠送给手下官员物件后,要求他们朝着北方叩头谢恩(一般来讲,只有接到皇上的恩赐时,才行这样的谢恩礼);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另外他还屡次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种种表现显示,他已经忘记了君臣之礼,甚至不把雍正帝放在眼里。

年羹尧如此猖獗的行为,引起了雍正帝的警惕,迫使他不得不对其采取行动了。但又碍于年羹尧手握重兵,且党羽众多,不能贸然将其拿下。

于是,雍正帝先给朝中的主要官员们打好了招呼,要求他们一是要与年羹尧划清界限;再是要揭发年羹尧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三是要联合起来,立场坚定地共同惩治年羹尧及其党羽。

雍正三年(1725)三月,天象上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之兆,群臣为此都前来向雍正帝称贺,年羹尧也不例外。但是他的上表却字迹潦草,还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尽管年羹尧后来一再进折请罪,但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此次并非误写,而是故意。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接着雍正帝便一一更换和罢免了年羹尧任命的官员和心腹们。随后下令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并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他去做杭州将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一个个挺身而出,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又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经过大臣们群策群力的收集整理,最终向雍正提交了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请求立正典刑。

在这92款罪行之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雍正帝说,念及年羹尧曾有功于社稷,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天下人心不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全部没收。至此,名噪一时的年羹尧被彻底打翻在地,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说罢年羹尧,再来说说隆科多。隆科多[16]因是雍正帝的养母佟佳氏的弟弟,而一向被雍正帝亲切地称为“隆科多舅舅”。

隆科多的祖父是顺治帝的岳父,父亲又是康熙帝的岳父。有了这两层关系,隆科多自然也就受到了康熙的重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隆科多已经成为一等侍卫,不久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后因康熙发现其部属违法,遂革去其副都统、銮仪使之职。但没过几年,隆科多便又重新受到重用,担任了步军统领的重要职位。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一月,任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事务。

隆科多

康熙帝之所以如此重用隆科多,不光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小舅子,也是看重了他的才能。可以说,隆科多是康熙外戚中最有才能的一个人。而且,由于荣辱与共的亲戚关系,康熙认为隆科多不会对自己有异心。

事实上,隆科多果然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望。他经常秘密执行一些重要使命,监视众位皇子以及其他宗室王公的动向等,并随时将情报密报康熙。隆科多尽职尽责,表现出色,成为康熙帝晚年时最得力的大臣之一。

但他一生最重要的历史贡献不在于此,而是在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拥立雍正帝登基。有传言说他是康熙生前最后时刻唯一同雍正帝一起进内听候遗诏的大臣,因此可以说,雍正帝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功不可没。

所以,雍正帝在继位之后,对他极为尊崇,赞誉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虽然雍正并非隆科多姐姐所生,仅仅有甥舅名分而已,但他每次在称呼到隆科多的时候,必然会加上“舅舅”二字,这在自古以来的君臣史上是毫无先例的。

雍正不仅仅是在称呼上对隆科多显得特别亲昵,雍正登基之处,在处理朝政事务也是非常信任隆科多的,许多事情上都会咨询他的意见。

但是,这种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无上的荣宠让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他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而且还同年羹尧一样,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虽然隆科多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作为一个臣子干涉选官,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嫌。

对此,雍正帝很是不满。而隆科多也早已有所察觉。于是,在雍正二年(1724),他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的职务,而雍正也就此展开了惩处隆科多的行动。

雍正三年(1725)五月,雍正便发动群臣谴责隆科多。雍正四年(1726),隆科多被派往蒙古和俄国谈判疆界问题,却因“玉牒案”被突然召回。所谓“玉牒”案,是指隆科多私藏了记载皇家宗谱的玉牒,律法规定,此物“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虽有公事应看者,应具奏前往,敬捧阅看”。所以,雍正以“大不敬”之罪开始整肃隆科多,将其逮捕、抄家。(www.xing528.com)

隆科多在失势之后,面临着的是空前孤立的境遇,不但外人弹劾的奏章如雪花片般纷而沓至,就连他的亲属也纷纷揭发他的罪行。

雍正五年(1727),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41条大罪。其中除了以上的结党营私、大不敬等罪行之外,还包括交结、庇护年羹尧等罪状。

定罪之后,众大臣都奏请雍正帝对隆科多判处死刑。但雍正为了避免落下滥杀功臣的骂名,又顾念与隆科多之间的亲属关系,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

雍正六年(1728)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之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年羹尧而获罪的官员们

中国有个成语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用来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的人或物。而年羹尧的倒台也致使一些人跟着受了连累。这些人中除了年羹尧的亲属之外,还有一些素来与年羹尧交好的官员们。

当时有个名叫汪景祺的人,其父汪霖曾任户部侍郎。汪景祺少年即有才名,但仕途坎坷,久困名场,一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才考中一个举人。

雍正二年(1724),他投奔了西安布政使胡期恒,在胡期恒的引荐下结识了年羹尧。为了得到年羹尧的赏识,他曾写信给年羹尧,奉承他是“宇宙之第一伟人”,还说唐朝名将郭子仪等人和年大将军相比,不过是“荧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年羹尧看过书信之后,心里自然感到美滋滋的,于是便将汪景祺收在了自己幕下。

此后,汪景祺更是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为了显示自己的忠诚,汪景祺还给年羹尧写了一封名为《功臣不可为》的信。信中大致是说,功臣之所以难做,问题多在于主子的疑心和多虑,奉劝年羹尧要仔细斟酌为臣之道,免得“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等。

后来,年羹尧获了罪,雍正帝在命人查抄年羹尧府邸时发现了这些信件。雍正帝看后勃然大怒,称其“悖谬狂乱,至于此极”!命人将其脑袋砍下来悬挂在菜市口的大街上,没有旨意不得拿下,结果一挂就是十年。其妻发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五服以内的族亲全部被革职。

此外,还有一个名叫钱名世的人,也跟汪景祺犯了类似的罪。钱名世因与年羹尧是在乡试中同年中举,因此二人交情颇好。

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之后,名世赋诗八首赠之,其中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诗句,颇得年羹尧喜欢。随后,钱名世还奏请雍正帝为之立碑,以表称颂。

雍正四年(1726),年羹尧失宠被赐死之后,钱名世也被牵连获罪。雍正帝先是将其革职发回原籍,又亲自写了一块“名教罪人”的牌匾,命人悬挂在钱名世家的大门口。随后,又命385位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写得不好的人要发回重写或者革职处置。如翰林院侍读吴孝登就因“作诗谬妄”,而被发配宁古塔为军奴。诗文写好后,由雍正帝亲自审阅,通过后交付钱名世辑成专集,刊行全国。

【注释】

[1] 胤礽初次被废幽禁时,由皇长子胤禔和皇四子胤禛看守。胤礽说父皇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代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却愿意前往代奏。后提到此事时,康熙赞誉道:“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

[2] 胤禛的足迹遍及大清江山的东西南北各方。他曾数次到东陵以及关外的永陵、福陵和昭陵祭祀。在康熙一生的六次南巡中,胤禛有两次都在随行的行列中。此外,他还随父西巡五台山并巡视京畿五次,治理永定河,察看水利。而塞外的出巡更是多达十余次。

[3] 清客,是指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旧时科举不顺、仕途不畅之士,只得在富贵人家做帮闲门客,写字作诗、喝酒打牌都是他们的绝活,所以凡事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4] 清朝很多皇帝继位之后,为了避讳,都会把兄弟名中与自己相同的字改掉。比如:康熙名玄烨,兄弟名字中的“玄”就被改成了“元”;于是,雍正继位之后,也就将兄弟名字中的“胤”改成了“允”。另外,由于十四阿哥名为“胤祯”,虽与雍正帝的名字“胤禛”不同字却同音,便被改成了“允禵”。

[5] “阿其那”是满语音译,在满族中是“狗”的意思。一说为“俎上之鱼”之意。

[6] “菩萨保”,是佛教化名字,虽无贬意,但因去除“弘”字辈,就相当于不再承认其皇族血统,如同被贬为庶民一般。

[7] 塞思黑满语中“猪”的意思。一说为“讨厌鬼”之意。

[8] 哲布尊丹巴: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齐名的藏传佛教四大活佛之一。

[9] 呼图克图: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

[10] 章佳氏的死还曾引起一场风波,按丧制,皇子在母妃去世百日内不得剃发,而三阿哥允祉却违反了这一丧仪规定,而遭到了从郡王降为贝勒的处罚。

[11] 谒陵:古汉语用词,意为祭扫坟墓。

[12] 清王朝在顺治帝与康熙帝即位之初,都曾设立过辅政大臣。很重要的原因是顺、康两帝都为幼主即位。为了稳定局势、稳固朝纲,便会任命辅政大臣协助料理朝务。雍正帝即位时已有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他经过权衡,还是任命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尚书隆科多、允禩、允祥和大学士马齐。

[13] 鹤膝风,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此病者,以膝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渐渐地膝盖的形状会变得像鹤膝一般,故此得名。

[14]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汉族人,清顺治年间移至安徽凤阳年家岗,后又迁居广宁(今辽宁北镇),入汉军镶黄旗。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

[15] 一等公:康熙朝的时候,年羹尧因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罗克之乱的军功,深得康熙喜爱,已经先后被封为三等公和二等公。

[16] 隆科多,字竹筠,清满洲镶黄旗人,祖父佟图赖,是顺治帝孝康章皇后的父亲,入关以后多次带兵出征,军功卓著,历任定南将军、礼部侍郎,晋爵至三等子,死后又被追封一等公。其父佟国维,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后的父亲,曾三次跟从康熙亲征噶尔丹,立功颇多。历任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晋爵一等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