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上述参数对南京中心区建筑进行中间性计算时,最终结果的得出还必须考虑不同类型建筑之间的联系频率。其中,住宅类和公共类建筑之间的联系频率较高,工作、购物、上学等日常活动都发生在其间;公共建筑之间的联系也较频繁,如逛街购物、工作联系等;住宅和住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走亲访友,这类活动相对于前两类的频率明显降低,因此,计算时应当在各类建筑共同参与计算得出的中间性量值中减去住宅之间联系的中间性量值。
对按照上诉方法计算得到的中间性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搜索半径下,南京中心区建筑的中间性指标在空间和数量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相似特征。
图4-7 搜索半径800米时的中间性量值分布图
1)中间性高值的空间集聚特征
如各搜索半径下的中间性量值空间分布图(图4-7~图4-9)所示,中间性高值建筑(3/25级,即排名约前10%,图中使用紫色表示)集中在主要干道中山东路—汉中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两侧。特别是在它们相交的新街口段、鼓楼段和大行宫段,中间性高值建筑聚集十分显著。搜索半径800米时,所有的中间性高值建筑都位于上述两条主干道两侧;搜索半径2 500米和5 000米时,中间性高值建筑沿两条主干道分布的比例分别是87.5%和75%,其余少量高值建筑都紧临华侨路和珠江路等次一级道路。
图4-8 搜索半径2 500米时的中间性量值分布图
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征(www.xing528.com)
即便处在接近的空间位置,靠近主要干道建筑的中间性明显地高于与主要干道没有直接接邻关系的建筑。如新街口核心地段以华侨路、王府大街、淮海路、石鼓路、洪武路、长江路所限定的矩形地块中(大致相当于第3章中所分析的地标建筑群范围),在各搜索半径下,靠近主要干道的建筑中间性都处于3/25级以上,而其他建筑的中间性大多数排名位于后50%之列,虽然同处于新街口核心地区却差异巨大,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
图4-9 搜索半径5 000米时的中间性量值分布图
3)量值分布的不均衡特征
各搜索半径下,建筑中间性的高值与低值之间差异较大,且中间性高值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建筑中,量值上的分布十分不均衡(图4-10)。如搜索半径800米时,排名前5%的建筑中间性均值是排名5%~10%建筑的1.8倍,排名10%~15%建筑的2.5倍;而从第1位到第33位,中间性的量值已经下降了1倍,即量值数前50%集中在约6%的建筑上。在其他两个搜索半径上的情况也类似,搜索半径2 500米时,中间性量值数的前50%集中在约8%的建筑上,搜索半径5 000米时,这个数值为6%。
此外,不同搜索半径下,中间性高值建筑虽然都表现出沿主干道分布的特征,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搜索半径800米时,中间性高值建筑更加集中于新街口核心周边,鼓楼和大行宫地段分布有少量中间性较高的建筑,而联系新街口核心与鼓楼、大行宫之间的主干道两侧建筑中间性量值并不是很高。随着搜索半径加大,中间性高值建筑从倾向围绕新街口中心集中分布,逐渐转向倾向主要干道分布。搜索半径5 000米时,新街口核心地段的中间性高值建筑有所减少,由新街口核心联系鼓楼和大行宫的主干道沿线建筑中间性明显提高,鼓楼和大行宫附近的建筑中间性也明显提高,三个主要地段之间的中心性地位差距减小。
图4-10 搜索半径800米时中间性量值的分布频率
由以上建筑中间性分布特征所呈现的是一个隐藏在城市街道网络几何属性和土地使用特征背后的、有关城市活动的深层结构。根据中间性的定义推断,南京中心区中沿中山东路—汉中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两侧的建筑被途经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建筑。其中,在步行联系为主的情况下,新街口核心区附近沿主干路的建筑更易被途经;在使用机动车或进行较长距离的联系时,新街口、鼓楼和大行宫附近是人流明显易于途经的地点。其表明中山东路—汉中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以及新街口、鼓楼和大行宫地段是中心区内不同类型公共活动的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