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大口岸”、“大外贸”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了上海口岸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了在三年内力争将上海建成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和国际经贸电子商务统一平台,促进上海尽早发展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成立了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营实体的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上海信投、上海港集装箱股份公司、上海电信等十家企业发起成立,并整合了原先上海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上海经贸网的资源,将原先三家在通关服务、港航交通和国际贸易等不同领域独立运作的业务和优势集于一身,形成了合力。物流信息和经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贸易机会、提高口岸乃至整个上海市的综合竞争力[4]。
2002年5月,由亿通国际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联合共建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成立,上海市和海关总署领导共同为分中心揭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时任国务委员)在“大通关”现场会上听取亿通国际关于整合口岸信息资源及“大通关”电子平台建设的汇报,对亿通国际的平台建设运行模式作出高度评价,称上海的“三网合一”是大协作的典型。
2002年7月,亿通国际与世界航运物流业巨头马士基集团合资,专业从事物流软件开发和解决方案设计的企业——上海亿马物流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杨雄和马士基集团总裁苏德伯格为合资公司剪彩。
2003年3月,亿通国际与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共同投资设立上海跨国采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为合资公司剪彩。4月30日,上海跨国采购网(www.sourcingcn.com)正式发布。
2003年10月,上海口岸电子支付平台建成开通。2004年1月,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上海市副市长杨雄莅临亿通视察平台运行情况。
2003年11月,在全国率先建成出口加工区联网监管系统,并在松江等出口加工区推广应用。11月23日,该系统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委验收。
2004年7月,建成上海口岸数据中心运营备份中心。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海关、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签署共同建设上海电子口岸的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电子口岸正式启用。亿通国际平台作为上海电子口岸的唯一的地方处理平台,承担着海关业务的相关信息应用功能。
2004年12月18日,上海电子口岸门户网站(www.eport.sh.cn)正式开通。(www.xing528.com)
2005年7月起,承担市府“一号工程”洋山深水港信息化建设:完成洋山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第一阶段的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并被评为上海市2003—2005年重点信息化应用成果;同时完成洋山深水港一期配套工程弱电与通信系统项目建设,通过国家五部委及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并被评为上海“白玉兰”优良工程。
2011年5月,亿通国际子公司——东方支付,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首批27家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
2011年8月31日,外代换单费电子支付应用在亿通国际与东方支付公司的合作推动下,实现首票试点成功。
2011年9月,亿通国际开发的面向企业用户的在线服务云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运行,以SaaS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应用服务。
2011年12月,亿通国际承建的全国海事船舶动态监控中心数据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亿通国际进口换单费结算平台上线。
2012年7月,上海海事局与亿通国际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共同推动上海海事局信息化建设及海事数据开放共享,帮助推动实现“智慧海事”。
2012年12月,物流企业EDI增值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开启用户试用。
2013年2月22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项目经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立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