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西走马楼:历经200年沧桑,如今新楼崛起

河西走马楼:历经200年沧桑,如今新楼崛起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咸祥的许多古民居建筑中,最有名气的当数河西的24间走马楼。河西的走马楼建于何时,史无记载。走马楼也因此而得名。除此之外,还在走马楼开设施粥场所,供远近穷人乞丐充饥果腹。走马楼和12间头大门门楼上的石刻“积善余庆”和“霞蔚云蒸”反映了主人的处世哲学及愿望。历经近200年的沧桑,走马楼已显得苍老木讷。据说最近已有人想收购走马楼的石板了。走马楼的年青一代,早已纷纷住进布局新颖、设施齐全的新楼房。

河西走马楼:历经200年沧桑,如今新楼崛起

咸祥的许多古民居建筑中,最有名气的当数河西的24间走马楼。

河西,是一个方圆直径不到200米的自然村落,坐落在咸祥镇的西南面,古名河心,因其三面环水好像洲岛而得名。上桥河从西边呈环形擦身而过,南面是南山桥河,东边是环镇而过的长大河。

河西的走马楼建于何时,史无记载。但根据“球山书院”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大礼堂的四根合抱大柱是正在建走马搂的朱姓太公捐献的这一传述,推断始建不会迟于道光六年(1826),据此,走马楼已有180多年历史了。

【走马楼大门】

河西的走马楼是我国南方民居四合院中很有个性的古建筑。它东西长46.2米,南北宽32.8米,占地面积1515.4平方米。在封闭式的五花山墙内,坐西朝东建造前后两进7间2弄的两层楼房,每进楼房又有南北厢房4间,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像两个上下紧连的“凹”字。走马楼的建筑特色在于:除楼下的通道四面贯通外,楼上的走廊也前后回环连通,整幢楼有楼悌四座,分设在每进楼房的左右两弄。不论从哪座楼梯上楼,均可到达24间楼房中的任何一间。走马楼也因此而得名。考虑到防火安全需要,几年后,又在北边建造了一字横排的12间朝南楼房,以专门储藏农具、柴草杂物和供佃工居住,俗称12间头。

【河西走马楼内景】

走马楼布局和装饰力求牢固、古朴、实用,并不刻意追求华美。大门门楼有意不设于东西的中轴线上,而偏筑在北厢房—隅;正对大门的照壁也低矮而简朴。檐柱不高,上面的牛腿几乎伸手可及,一楼的层高3.5米。因近海近河,为防咸防潮,主人在窗棂下用磨细青石板代替木板,这些青石板弥丝合缝做工精细,又用磨细青条石作为铺设地板的搁塞,并在石条上镂空雕花作为通气用。但天井走廊上就只用普通的怛糙红石板了,用作通风透光的南北八间楼上厢房后壁的八扇红石花窗,也雕刻简陋,线条粗犷。整幢楼不施彩漆,楼上楼下的牛腿上都刻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的精美木雕。(www.xing528.com)

廊前横梁上的96只灯钩宣告着当年的繁华和热闹。每当大年三十祭祖或正月十四上灯,都要挂上96盏大红灯笼,把整幢大宅照得红光四溢。于是香烟缭绕,跪拜叩头,一片庄重气氛;烛光摇曳,人影闪烁,楼上孩童追逐奔闹,楼下大人举杯互贺,一片繁荣和谐景象。

建造走马楼的朱行正、朱行直两位太公不是官宦富豪人家出身,而是靠挑脚夫、经商贩盐,勤俭节约起家的。兄弟俩对公益事业热心慷慨,建造“球山书院”时,捐田22亩,钱600贯。除此之外,还在走马楼开设施粥场所,供远近穷人乞丐充饥果腹。因善名远扬,浙江巡按曾颁发“乐善好施”大匾额一块。这块牌匾就挂在前进中央同穿堂的上方。走马楼和12间头大门门楼上的石刻“积善余庆”和“霞蔚云蒸”反映了主人的处世哲学及愿望。

历经近200年的沧桑,走马楼已显得苍老木讷。坍圮的檐头,斑驳的门窗,残损的木雕,子孙们分而居之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风雨剥蚀,人为劫难,苍老破残。牛腿木雕上姿态万千的人物面孔全被人用斧凿凿去了。那块雕刻有“乐善好施”的牌匾,也被刨去大字做了床板。当“收老家具”的叫卖声传入走马楼时,一扇扇的镂花门窗,大拷格窗都被以极便宜的价格收购去了。据说最近已有人想收购走马楼的石板了。现在住在走马楼的小部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朱氏后代,大部分是天南地北来咸祥的打工者。走马楼的年青一代,早已纷纷住进布局新颖、设施齐全的新楼房。“在河之洲”,“在水一方”的河西,也早已与日益扩展的咸祥镇连成一片。往时在远处就能望见的走马楼高耸的青瓦白墙,也已被周围的新建楼房包围遮掩,看不见了。

(金昱昱 胡纪祥)

【走马楼门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