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鄞东重镇咸祥:旧时社会公益事业及现代发展

鄞东重镇咸祥:旧时社会公益事业及现代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旧时咸祥的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是民间性质的慈善事业。一是地方土绅、旅沪绅商悚慨解囊,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救穷,救急济难。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治安组织,消防工作受到政府重视,出现了全新的面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公益事业由民间为主转变为政府为主的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慈善联络站成立于1999年,基本职责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使

积德行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旧时咸祥的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是民间性质的慈善事业。一是地方土绅、旅沪绅商悚慨解囊,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救穷,救急济难。二是各宗族也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山林和共房等族产。其中地产又称“公堂地”,以地租收入充公共费用,如宗族祭祀,办族塾供子弟就学,办义塾供全社会教学,办义庄以恤孤贫,办义冢以收野尸孤骨。

【古消防图】

修桥铺路造凉亭是民间慈善善举的普遍形式。在“积德行善修下世”的思想指导下,乡风纯朴,助人为乐。俚语有“出钱有功德,勿用拜菩萨”、“念佛念一世,勿如过桥石板铺一记”之说,建造大嵩江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嘉靖二十年(1541),咸祥朱嵩津(朱氏花厅“清道地”太公)和大嵩郑信共捐家资,加上一部分募捐,建造七洞八墩的大嵩桥。300多年后,咸祥横山的赵祥友和大嵩街村的俞树才两位老人,又奔走于上海、宁波等处,募得1.8万银元,修葺建造五孔六墩的大嵩桥。现在咸祥的环镇河上,过去有多座桥和凉亭,分别是兜水阙桥(卫水桥)和卫水亭、大河桥(北丰桥)和北丰亭、杨家桥和桥南凉亭、西宅桥和桥北凉亭。关隘渡口也造凉亭,如虾爬袋渡、关头渡、周湖塘渡、鹳山渡都有凉亭,还有竹山岭东的六脚凉亭、甲岙岭上的福善亭。凉亭里专门有人负责茶水供应,还挂着几双草鞋,供赶长路的人换穿。

兴办义庄是民间慈善业的主要形式。清同治八年(1869),咸祥犊山村乡绅董澄、蒋淮两人倡议,瞻岐杨竹生、周冕两人附议,在大嵩所城里办起“恒德堂”。各大姓集资置公地280余亩。恒德堂的善举主要是修墓助馆和养婴恤寡,制造棺槥,以济贫者,冬春之交,巡检平原山麓(范围东西五十里,南北三十里,覆盖原阳堂乡和翔凤乡),整修倒坟,收埋尸骨。编纂光绪《邮县志》的董沛曾在《大嵩恒德堂记》一文中盛赞:“东湖之东,太白之侧,巍乎此堂,永世无极。”咸祥镇的义家地有官山头、竹山岭、龚家沙等处,还有横河桥的新义家地。

兴办义学、义然是民间慈善业的又一种形式。清道光年间,朱兆甲、朱行正创建球山书院(球山义塾),戴道辅创办球琳书院,袁显荣创办球琳义学,还有民国年间蔡云章、朱泮水等创办的8所小学,都是乡间土绅捐钱集资兴建的。

成立义务消防队,保乡村平安是民间慈善业的再一种形式。咸祥集镇人口多,民居稠密,火灾易发。咸祥人的祖先世代相袭,形成一套有效实用的消防系统。环镇有河,镇区内水塘水池遍布,诸如后宅河、新屋河、胡家祠堂边池、砖墙河、瑞泰西河、西宅前房堂前池、龚家池、蔡家池、七八房池。另外配套设置了义务消防水龙,水龙由镴瞄、镯人、大木桶、压力杠等组成,另有水桶、扁担、竹夹帽、灯笼、铜锣、安全斧等配套组成。咸祥镇有18支水龙会,分别是西宅的平安会、七八房的老保安会、九二房的新保安会、一村蔡家的润安会、王家的均安会、池头的延安会、天贵房的同安会、后宅的祥安会、砖墙的公安会、胡家的境安会、河西的宁安会(以上11支在镇区里)、横山的永安会、里蔡的镇安会、芦浦的咸安会、中塘的皆安会、里塘的和安会、外塘的合安会、大堍的景宁会。水龙会的经费靠氏族集资和春节舞龙灯、跑马灯等活动筹集。一遇火警,八方汇集,不论酷暑严寒,不论白天深夜,男性青壮年或放下手头工作,夜里从被窝一跃而起,有的奔向水龙间,有的干脆在自己家里挑起水桶,向着火地点飞奔而去。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治安组织,消防工作受到政府重视,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公益事业由民间为主转变为政府为主的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农村的福利事业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对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鳏、寡、孤、独实行保吃、穿、住、衣、葬的“五保”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农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经济的繁荣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致富的企业家不忘回报社会,先富的老百姓奉献爱心,爱心产生善举,善举汇成爱河。

目前,咸祥镇已初步形成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老年人补助、残疾人补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机构

(1)1995年5月,成立劳动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站,直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司社会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农村住院医疗保险,以及劳动监察、劳动调解和劳动就业。

全镇有咸二、王家、咸六等被征地失土人员、渔工商公司失船渔民2304人,全部落实有关政策,做好养老保险。

2006年,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845人,职工工伤保险3220人,职工失业保险1346人。老年居民参加保险数586人。

农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参保户数9329户,参保人数2.33万人。2006年5月~11月,全镇有616人次受益,报销医药费149万元,其中大病救助7万余元。

(2)民政办公室,直属区民政局,承担扶贫、优抚、殡葬、救灾、移民安置、福利工作。

2006年,全镇有老年人4300名,占总人口14.8%。从2006年开始,每人每月享受区政府90元至13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

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5月,归区民政局管理,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等开展工作。(www.xing528.com)

咸祥镇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在年度评比中,接连荣获2004年度鄞州区“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委工作先进单位”三块奖牌。全镇17个村都建立了老年协会,有老年活动室17个,都有电视室、麻将室、书报阅览室,且有茶水供应。

镇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4年,对应于鄞州区残疾人联合会,服务于评残、就业,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全镇有残疾人1077人,安置就业350人。无保障残疾人补助,根据年龄、残废级别,每月享受60元至200元不等补助金。

慈善联络站成立于1999年,基本职责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使优良的慈善传统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得到继承发扬,广泛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助医、助困、助学、助孤等社会救济工作。从2000年开始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至2007年,累计捐款176万元。

全镇共安置水库移民70人,其中滩坑水库移民14户,56人,分别安置在咸一、咸六、西宅、球山、海南等村。根据上级政策,20年内,每人每月还将发放后期补助金50元。

2006年设立殡葬管理办公室,属区、镇民政局、社会办管辖,投入资金750万元,建造公益性生态型公墓4043座。其中老庙沿山32.28亩,建墓2775座;金鸡山6.53亩,建墓505座;朱夹岙24.39亩,建墓645座;竹头山5.39亩,建墓118座。一座墓种植一棵树,几年后,公墓地即成为森林山。另在金鸡山用12亩地建造745座公益性公墓。土葬改为火葬,公墓实行免贽安葬。

公益事业

(1)公园和环镇碧水工程。1998年,建造占地面积14公顷的金山公园,后又建造了金龙公园和西宅公园,目前正在建造球山公园。全镇17个村有31个体育健身公园,31个体育健身广场。2002年,完成环镇河河堤石坎砌造工程,全长7600米。十里长堤,环镇而过,青山碧水,交相辉映。金龙公园、金港花园、西宅公园像明珠点缀其间。

(2)环卫站。咸祥镇环卫站成立于1985年2月,设1名管理人员,清洁工6名,拖拉机驾驶员2名,装卸工2名,年环卫支出7万元左右。1995年,清洁工增至8名,装卸工增至4名,封闭镇内垃圾填埋场,在离镇区13公里的鄞州奉化交界处开辟新垃圾填埋场。

【金山公园老寿星】

2000年,投资76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环卫站一座,管理人员增至4人,有环卫工人50余名;投资120万元,新建大小垃圾中转站21座,增添农用运输车4辆,3吨吸粪车1辆,年环卫支出75万元。2001年,获县人民政府环境整治一等奖。从2001年度起,咸祥镇环卫站连续6年获宁波市环卫协会“环卫业竞赛”单项先进。

2007年,镇政府又投入资金110万元,新购8吨垃圾压缩车3辆,增添垃圾桶1600余只,人力三轮车51辆。

(3)敬老院。咸祥镇敬老院,成立于1987年,原址在庙墩上杨公殿,建有平房20间,入院20人左右。1992年,原球山乡敬老院并入咸祥敬老院。2000年搬迁至龚家山下,新建两层楼房一幢,占地面积2937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计有房屋22间,床位75张,全镇五保户75人,全部入院。

(4)消防。新中国成立初期,鄞县人民政府公安局通过改组民间的消防组织,落实全县消防工作。公安局帮助各乡村改组、组建、培训义务消防队,每年冬季发通告要求加强火灾防范工作,举办消防灭火技术竞赛,并查处违反消防法的违规行为。1956年12月,鄞县公安局派员与咸祥派出所一起在咸祥进行消防工作试点,共组织群众防火检查组25个,人员153个;成立由各单位负责人和农业社治保干部9人组成的中心小组。

2005年1月建立镇消防队,有专职消防队员6人,工资由镇政府支出,配备消防车I辆。全镇有咸一、咸二、咸三、咸四、咸五、咸六、王家、西宅、龚犊、芦浦、里蔡、外蔡、横山13个村建立14支义务消防队。每支消防队有队员10~12人,配备10马力消防龙及配套救火器材。每年冬季,镇政府都组织进行消防灭火技术训练和比赛。镇消防队在参加区消防灭火比赛中多次获奖。

(展翔)

【西宅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