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论:人生仪式与社会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论:人生仪式与社会责任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岁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日。“抓周”与“生日报喜”、“三日洗礼”、“过满月”、“百岁”一样,都是传统的诞生礼仪,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美好的祝福。第一步是由学生向老师赠送“六礼”。成人礼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国家政权有时候也会参与其中主导成人礼的举行,因为达到成年的男女就需要向国家履行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义务。汉族的成人礼,男子主要是加冠,女子则是插笄,故而汉族的成人礼又叫做“冠笄之礼”。

中国传统文化论:人生仪式与社会责任

(一)生日

人出生的那天,是人之初,自然意义重大。生日只有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以某种形式来庆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人间,是家庭中的大事,所以家人要向亲朋好友报喜。家中的长辈煮好鸡蛋,把鸡蛋染成红色,取喜庆之意,再带上些擀的很长的面条,去亲戚家报喜,生男孩叫报“大喜”,生女孩叫报“小喜”。从这一天开始,要在产妇所住的房屋的门上拴上一块红布条,以示这屋里有女人刚生了孩子,正在“坐月子”,不宜随便进入。这块布条到孩子满月时才能摘掉。

(二)三日洗礼

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大人们要忙一件事情,那就是给孩子做洗礼,也就是给孩子洗一个干净澡,以示孩子已经完全脱离了的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

(三)过满月

摘掉红布条的那天,就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十天,这一天要给孩子过“满月”。要提前几天通知亲朋好友,邀请大家来共同庆贺。来的客人要带些鸡蛋、面条、小米红糖之类的东西,多是产妇坐月子常吃的。客人中,产妇的娘家人是主角,娘家人把这一天叫做“送祝米”,来祝福大人小孩平安健康。有的客人还会给孩子带些玩具、小儿衣物或是小银锁及零花钱等送给孩子。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吃“满月宴”。

(四)过百岁

孩子出生后的百天,要给孩子过“百岁”。这一天亲朋好友一定要来,也要带礼品或者直接给钱,还要吃顿“百岁宴”。

(五)过周岁生日和“抓周”(www.xing528.com)

和过满月一样隆重的是给孩子过“周岁”。周岁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日。生日这天,家人会尽量做得隆重一些。过周岁生日那天,还要让孩子“抓周”。“抓周”前,家人先要准备好“抓周”用的物品,如印章、书本、算盘、零食、玩具等,若是女孩,还要准备些针头线脑的。有讲究的人家,在床前摆放一张大桌,一般人家就直接在地上,把准备好的物品呈扇子型摆开,在亲朋好友的围观下,让孩子自由选择。若抓到印章,则谓孩子大了会官运亨通;若抓到书本,则谓孩子大了会满腹经纶,能登三科;若抓到算盘,则谓孩子大了能工于计算,财富茂盛;若抓到零食或玩具,则谓孩子大了“好吃”、“贪玩”,没有出息;若是女孩抓了剪刀或瓢盆,则谓孩子大了会持家,是位贤妻良母。“抓周”是一项很古老的民间习俗,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颜氏家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镂,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儿之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思智,名之为‘试儿’。”“抓周”与“生日报喜”、“三日洗礼”、“过满月”、“百岁”一样,都是传统的诞生礼仪,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美好的祝福。

(六)拜师

孩子到了六七岁,若家境允许,则到私塾读书。跟老师读书之前,先要拜老师,行拜师礼。拜师礼简单而又严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穿上新衣服、漱洗干净,由主持人引导学生行礼。第一步是由学生向老师赠送“六礼”。“六礼”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束脩”,即几条干肉条。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言。”意即学生送上礼物,二者就是师生关系了,老师就有了教育学生的责任了。后来人们把拜师时给老师送的礼物由简单的“束脩”发展成了“六礼”。“六礼”是指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干肉条。芹菜,寓意学生勤奋好学;莲子,寓意学生苦心研修;红豆,寓意学生将来鸿运高照;枣子,寓意学生将来早中科举;桂圆,寓意学生将来功成名就;干肉条,表示弟子的感恩之心。第二步是学生向老师行跪拜礼,跪拜时要拱手揖拜三次,而且额头碰地。最后是老师将准备好的礼物回赠给学生。拜师礼是古代传统习俗中很重要的一礼,用以明确师生之间的义务与责任。家境再好一点的人家,还要举行宴会,宴请老师,用来答谢老师未来对孩子的爱护和教育。

(七)成人礼

大多数民族或地区都有为达到成人年龄的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习惯。成人礼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国家政权有时候也会参与其中主导成人礼的举行,因为达到成年的男女就需要向国家履行各种政治经济军事义务。汉族的成人礼,男子主要是加冠,女子则是插笄,故而汉族的成人礼又叫做“冠笄之礼”。因为任何人都有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所以上至天子下到庶民,无一例外的都要行成年礼,只是场面的隆重程度和所加戴的冠笄有所区别而已。行成年礼需要选择良辰吉日,地点多在祖祠或宗庙,男子加冠时,要有男宾(主持)依次向受冠者加戴三种形式的冠:先加戴用黑麻布做成的缁布冠,意即受冠者有了管理别人的权力;再加戴用白鹿皮做成的皮弁,意即受冠者从此有了服兵役的义务;最后加戴用丝帛做成的爵冠,意即受冠者自此可以参加国家政治了。加冠后还要由男宾为受冠者取字。古代人习惯称呼对方的字而不称呼对方的名,取字意味着受冠者就要进入社会,字是人名之外的另一个身份符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至于天子诸侯行成人礼,则是在上述三冠之外再加戴“玄冕”。加冠时要有音乐伴奏,以示隆重。

女子的成人礼是由女宾(主持)将受笄的女孩的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在发髻上加插一笄。笄就是簪子,是成年女性在装饰上的主要标志。改变发式和插簪,表示受笄者从此告别了少女时代,之后就可以接受提亲和嫁人了。

行成人礼不仅标志着人已经成人,也是一种培养受礼人社会角色意识的手段,是向受冠笄者强调他们自此应该具备独立意识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