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原地区汉人丧葬习俗及聘请大拿主持,逝者子孙报丧仪式详解

中原地区汉人丧葬习俗及聘请大拿主持,逝者子孙报丧仪式详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重视丧葬与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有关,古代人认为人死去的是肉体,而灵魂还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或者再次投胎转世。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丧葬习俗区别也很大。现以中原地区的汉人丧葬习俗为例加以说明。同时,家人要聘乡亲中的一人为“大拿”,由他主持整个丧葬事宜。与此同时,逝者的子孙要分头去远近的亲戚家“报丧”。报丧完毕,逝者子孙跪在尸体旁边,等待亲友来“吊丧”。

中原地区汉人丧葬习俗及聘请大拿主持,逝者子孙报丧仪式详解

人们重视丧葬与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有关,古代人认为人死去的是肉体,而灵魂还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或者再次投胎转世。同时也与人们希望得到死者灵魂的佑护有关,古代人认为死者的灵魂会随时回到现实世界。所以,在将死者埋葬时一定要认真、隆重,让死者的灵魂满意。

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丧葬习俗区别也很大。现以中原地区的汉人丧葬习俗为例加以说明。

(一)准备丧葬用品

老人年事已高,随时都会死亡,所以丧葬物品都要提前准备,首先是棺材。棺材为木制,呈前高后低的形状,外边涂上土红色或暗红色,但是不能用黑色,若家境好,在棺材之外还要套上一层,叫椁。里棺外椁的风俗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孔子的学生颜渊死了,颜路找到孔子,请求使用孔子的车为自己的儿子做一口椁,遭到孔子的拒绝。无论是棺是椁,都要在上面留一小孔。其次是寿衣。寿衣一般用黑色的绸缎做成,要比老人平时所穿略显肥大,而且不缝纽扣,和棺椁上留孔一样,都是为了便于殓入棺椁的死者的灵魂能够轻松逸出。

(二)小殓和大殓

老人进入弥留状态时,家人要尽快赶到老人身边,守候到老人断气。之后,一边大哭,一边趁尸体没有僵硬之前穿好寿衣,并在逝者的口中和手里放上一枚铜钱或是珠子,叫“小殓”。然后把逝者从床上放置在地上的木板上,叫“落地”,并在逝者的身上盖上一张白纸,再将尸体抬至中堂并安置稳当,以供亲友瞻仰和祭拜。自尸体迁至中堂,到殓入棺材之前,每夜必有其子孙守候,叫“守灵”,守灵的人必须不断地焚烧纸钱,以陪伴尚未出窍的灵魂。同时,家人要聘乡亲中的一人为“大拿”,由他主持整个丧葬事宜。乡亲们也会赶来帮忙,有的帮着扎灵棚,放置逝者的遗像,摆上供案,放上祭品,以便亲友祭拜;有的帮着挖墓穴;有的准备丧宴。与此同时,逝者的子孙要分头去远近的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要先磕头再说话。报丧完毕,逝者子孙跪在尸体旁边,等待亲友来“吊丧”。“吊丧”的人都要带些诸如馒头酒水之类的东西,放到供桌上,然后由人引导,向逝者献酒和磕头,逝者的子孙要哭着把人送出大门。为了让逝者的灵魂早日升天,其子孙要在“大拿”的带领下,带着一桶水和一罐粮食,一天之中数次引导逝者的灵魂,朝西北方向送出村外。子孙们边走边哭,谁哭得最痛谁就是逝者最孝顺的亲属。吊丧完毕,逝者入棺,但棺不封,露出逝者的脸部,让亲友们再看最后一眼。然后棺盖上钉,不再打开,这叫做“大殓”。(www.xing528.com)

(三)送葬与下葬

棺材启动前,要有逝者的长子或长孙披麻戴孝,站在凳子上,手持逝者过去吃饭用过的陶碗看,大呼三声:“某某某,大道朝西,上路了!”然后把碗打碎。在一片哭号声中,连同送给逝者去冥界用的纸糊的楼阁牛马,由抬棺人将棺材抬至墓地,这叫“送葬”,又叫“出殡”。送葬的路上,逝者的长子要手拿“哭丧棒”,走在送葬的队伍的前面,并不断地向空中抛掷纸钱。在送葬的队伍中,人们可以通过其不同的穿戴来辨别他们与逝者的亲属关系,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五服”。若逝者与生者是父子关心,则用“斩衰”,即穿着用粗麻布做成的、且不锁边的孝服(有的直接割一片麻布披在身上),以表达自己心境凌乱、悲痛欲绝的心情。若逝者与生者是母子关系或祖孙关系,则用“齐衰”,即穿着用粗麻布做成、但锁边的孝服,表示自己的伤痛之情要差于前者。若逝者与生者为外祖父孙或曾祖孙关系或叔伯关系,则用“大功”,即穿着用细麻布制作且不锁边的孝服。若逝者与生者是高祖孙或姑姨关系,则用“小功”,即穿着用细麻布制作但是要锁边的孝服。其余本宗未出五代的姑姨表亲,则用“缌麻”,即穿着用细丝麻做的孝服或直接穿着常服参与送葬也可。“五服”是表达逝者与生者血缘关系层次的标志,“未出五服”或“已出五服”或“在五服上”,成为同姓本宗的人们确认彼此之间亲疏关系的表达方式。在五服之内的亲属关系被看作是一种更应该互相支持、帮助的亲属关系。

汉人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墓穴被看做是逝者安居的地方,所以对墓穴的选址、营造都很重视。一般认为逝者若葬在一块“风水宝地”,逝者会保佑其子孙后代升官发财、健康长寿。若是葬于家族墓地,则要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安置。有些地方还流行在人未死之前就已经将坟墓做好的风俗,叫做“打寿墓”。墓穴多是夫妻合葬式,即墓穴分成了左右两穴,中间有隔墙,隔墙上有墙口,便于两边沟通。若其中一方先去世入墓,则一定要在另一个墓穴里放上一块石头,石头上面贴上一张纸,写上“石不烂人不来”,意即石头不烂,则后者不死,希望活着的一方长命百岁。逝者下葬前,先要“烧坑”,或叫“暖墓”,由逝者的长子长孙在墓中躺一时辰,或者是在墓中生上火,加上鏊子,烙点馒头,或在地上铺上黄纸撒上松香点燃。暖墓的目的就是让逝者居住得更舒服。逝者下葬后,要在墓上起坟,坟前摆上祭食,放上酒,烧上香,子孙后代要依次磕头,然后烧掉纸钱,还要排队绕坟墓三圈,每个人都要用工具把地上的土弄一点到坟上,叫“圆坟”,然后在坟顶上压上一块黄纸。

(四)烧“五七”,过“百日”

传说人死七日内,灵魂因为找不到去西天的路而在墓地或家宅附近徘徊,或认为逝者的灵魂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死,故而在人死之后的第七天,要去坟上烧纸,让逝者明白他已经死了,他的灵魂要尽早踏上去西天的路,这叫“烧七”。然后每隔七天就要去坟上烧一次,或者直接就在第三十五天上去坟上烧一次纸,叫做“烧五七”。有的地方直接在四十九天上去坟上烧纸,叫“烧七七”。等到一百天上,再去坟上烧香磕头,叫做“过百日”,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