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论:探讨《敕勒歌》、山水及田园诗

中国传统文化论:探讨《敕勒歌》、山水及田园诗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方民歌《敕勒歌》,短短数言,即把阴山脚下敕勒川广阔的草原、若隐若现的牛群羊群以及丰茂的水草,以及草原民族那宽阔的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相应,南方六朝便出现了诗歌的新流派——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与田园诗创作成就最高的分别属谢灵运和陶渊明。谢灵运被视为山水诗派第一人。在20余年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被称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中国传统文化论:探讨《敕勒歌》、山水及田园诗

北朝时期,受民族融合的影响,诗歌创作多带有粗犷豪迈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北方民歌《敕勒歌》,短短数言,即把阴山脚下敕勒川广阔的草原、若隐若现的牛群羊群以及丰茂的水草,以及草原民族那宽阔的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木兰辞》是这一时期中原诗歌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诗歌文化融合的产物。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它是建安时期常见的五言体,依然有着刚健的“建安风骨”的遗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寥寥数语,就把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戎马生涯有力地表现出来。当花木兰舍弃了尚书郎一职,急切地回到家乡的家中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把花木兰的女性的美丽风情描写的十分到位。

南方六朝,由于门阀制度的高度发展,一方面是门阀贵族衣食无忧,乐于山水之间,挥洒自己的闲情逸致;一方面是庶族地主被排挤在国家政权之外,对前途感到渺茫又无可奈何,只能去山水之间消遣苦闷。所以南方六朝,不乏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士庶地主与文人墨客。相应,南方六朝便出现了诗歌的新流派——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与田园诗创作成就最高的分别属谢灵运陶渊明

谢灵运被视为山水诗派第一人。谢氏在南朝是四大家族之一,有着大量的土地,世代把持国家政权。谢灵运曾经任过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但由于谢灵运自恃门第高,性格桀骜,在仕途之中屡遭排挤,由此厌倦尘世、迷恋自然,寄情山水,以清新自然的文字描摹山水,并寄情其中,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例如他的《善哉行》,描写他在日出日落的大地上,在花红草绿之间,在春去秋来的四季里,总能“击节当歌,对酒当酌”,同时鄙视那些斤斤计较个人恩怨的人,宣称自己是“善哉达士,滔滔处乐”。就谢灵运的诗歌创作而言,不管是借景抒情的方式还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后来尤其是唐代李白、杜甫、王维和柳宗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陶渊明,生活于晋末宋初,比谢灵运年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父亲都曾经做过太守。

陶渊明九岁丧父,跟母亲随外祖父孟嘉生活,其性格受到了外祖父的影响,坦率正直,心志高傲。20岁时,陶渊明做了江州祭酒,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报效国家,怎奈官场腐败,不断受到排挤,四次为官,四次辞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一次做的是彭泽县县令,碰上浔阳督邮,陶渊明因不肯束带迎接,到任80余日便再次辞职了,并留下了那句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为后来仁人志士们所追求的精神品质。此后,40岁的陶渊明辞官回乡,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直到去世。在20余年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被称为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于自然景致或事物中,随手拈来,不经雕刻,质朴无华,很自然地将情、景和理融于一体。读陶渊明的诗,初读感觉平淡,再读会生感觉,三读就会被诗中田园景致与如绿色田园一样的心情所感染。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评价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例如他的《归田园居》,说自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于返俗归朴,回到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故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不仅是陶渊明与官场决裂的宣言,更体现了他“大巧不工”的艺术风格基调。陶渊明的诗很少用典故,也无冷僻字,也不加任何修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精神枷锁返归自然本性的陶渊明。读陶渊明的诗是读“真诗”,从其诗中看到的人也是“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