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的罗马帝国。因罗马帝国东西文化的差异,罗马帝国全境一直分作东、西两大部分。基督教从3世纪起也自然形成了东、西两大派,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裂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派。天主教很快成为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因为天主教反对言论自由与科学研究,16世纪,天主教内部发生了反对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产生了脱离了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各派,我们称基督教新教,也就是俗称基督教,以与原来的天主教加以区别。
基督教何时传入中国有种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唐朝。立于公元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派别之一的聂斯脱里派于公元635年派阿罗本初入中国传教的事情。至该碑建立之时,景教的传播已经“法流十道”、“寺满京城”。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也涉及景教,自此景教遭禁。至辽代,景教又臻于兴盛,蒙古各部也多信奉景教。元代建立,其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有利于各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景教在大都的教会拥有信徒3000余名。此时的景教,时人也称“也里可温教”,蒙古语意为“有福之人”或“信仰福音的人”,是蒙古人对基督徒的称呼。元代时,天主教也试图进入中国,先后有柏朗嘉宾、蒙高维诺来华传教。从蒙高维诺开始,天主教开始在中国建立教堂、划分教区并发展信徒多至3000余人。随着蒙高维诺的去世尤其是蒙古帝国的衰弱,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时断绝。同时,基督教的传播因为同样的原因,也中断了在中国的传播。明朝建立之后,因致力于恢复儒学,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上百余年的海禁,基督教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几乎销声匿迹。至明神宗万历年间,因为海禁政策的放松,又有意大利人罗明坚、利玛窦等天主教士来华,再次在中国传教并吸收徐光启、李之藻等为教徒。至崇祯末年,天主教徒4000余人。清朝康熙皇帝时,因为与罗马教皇的矛盾,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播。此后包括基督教、东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再次受阻,至鸦片战争前,几乎没有发展。近代随西方殖民者的炮声,基督教与天主教再一次挺进中国。在清朝政府同西方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都包括了允许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的有关规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首先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展开,并很快向农村发展。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宗教势力与中国民众的利益冲突,虽然不断有反洋教的群众运动发生,但基督教与天主教在清政府的妥协下,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历史上,基督教与天主教虽然彼此之间形同陌路,甚至互相攻伐,但从本质上并无二样。基督教徒认为:上帝是造物主,创造了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不听从上帝的劝告,在天国里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而知善恶,被上帝赶出了天国。赶出之后,亚当的子孙即人类便有了罪并被迫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现实世界中。上帝的独生子基督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向人民传播上帝的福音。耶稣教导人们认清自己的罪恶,又用自己的生命替世人赎罪,劝导世人按着上帝的话去做,世人还会回到天国,回到上帝那里。(www.xing528.com)
耶稣所传的福音与耶稣对世人的教导全部写在《圣经》里。《圣经》共66卷,分《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又称《新旧约全书》。所谓“约”,即指上帝与人之间的约定。《旧约》记载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立约。由于以色列人屡次违约,不断犯罪,上帝为了救赎世人,派自己的独生子耶稣降世,耶稣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与世人订立了一个盟约,称为《新约》。《旧约》的核心部分是《律法书》,又称《摩西五经》。其中“摩西十诫”又是《摩西五经》的核心。基督徒因效仿基督耶稣所为而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劝人向善的品质,以及基督徒因圣灵的感动而表现出来的快乐向上的心态,给我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良好的精神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