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主启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主启蒙思想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的龚自珍和魏源是古代中国思想长河中的分水岭。在国家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龚自珍与魏源同时举起了呼吁政治变革的大旗,龚、魏的思想既是之前各种政治变革思想的集大成,又大开近代政治思想巨变的先河。龚自珍的变革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影响至深。魏源与龚自珍的求变思想揭开了近代中国一系列政治经济变革的思想序幕。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主启蒙思想

清末的龚自珍魏源是古代中国思想长河中的分水岭。在国家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龚自珍与魏源同时举起了呼吁政治变革的大旗,龚、魏的思想既是之前各种政治变革思想的集大成,又大开近代政治思想巨变的先河。

龚自珍(1792—1841年),号定庵,浙江仁和人,出身官宦之家,曾历官场数年,对官场与制度之弊有着诸多切身的体会。龚自珍年轻时师从刘逢禄,“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对国家政治尤为关注。龚自珍认为时下的国家形势已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官场上下腐朽糜烂,究其原因就在于帝王专制,专制政治的淫威制造了一大批媚权媚贵、惟上是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没有廉耻,除了追逐保全名利之外无所事事的官员,如此一来,出现农民起义是早晚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手段就是变革,因为历史是进化的,“天道十年小变,百年而大变”,“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112],“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易》曰穷则变,变则通”[113],由此,龚自珍提出了限制君权、耕者有其田、不拘一格降人才等许多令时人振聋发聩的变革措施。龚自珍的变革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影响至深。梁启超曾言读龚自珍的书“其脑识未有不受其刺激者也”[114]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地主家庭,师出刘逢禄,与龚自珍是密友,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后多在地方官处做幕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思想聚焦于如何强国御侮,他先写了《圣武记》,后又承林则徐之托,在林则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专著《海国图志》,其倡导的强国御悔的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影响甚大。(www.xing528.com)

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政治保守、武器落后以及对国家外部世界的一无所知。认为改变政治保守的方法是“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115],让国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认为改变武器落后则需要“师夷长技”。在闭关自守、天朝自大的背景下,魏源能够看到在技术方面中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提出向西洋国家学习,是难能可贵的。魏源认为只有“师夷长技”,才能“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后来的民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时代追求。魏源认为夷之长技主要有三:战船、火器和练兵之法,都值得国家学习。学不学外夷的长技,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对外反抗侵略的胜负,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116]。至于师夷长技的前提则是“必筹夷情”。魏源建议设立译馆翻译西书,以加强对西洋国家的了解,这也是他撰写《海国图志》的初衷。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利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国家的情况,面对从未有过的内外交困的国家形势,国家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变革,因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欲尽,便民愈甚”[117]。魏源与龚自珍的求变思想揭开了近代中国一系列政治经济变革的思想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