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西乡(今海曙区)有一座历经千余年的梁山伯庙,庙西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墓,庙正殿西首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鄞县知县魏成忠撰写的《梁圣君庙碑记》:“义忠王庙一名梁圣君庙,县西十六里接待寺西,祀东晋令梁山伯。安帝时,刘裕奏封义忠王,令有司立庙。”如碑所说,这庙至今有一千六百余年了。庙自建立后,香火一直很旺,全因梁山伯是历朝历代百姓心目中的一个好官,百姓从不忘祭祀他。这是梁山伯庙的缘起。
后来,不知何年,梁山伯庙多了一座祝英台墓,从此,流传起凄美悱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追求自由婚姻的感人故事。传说中,梁山伯爱慕祝英台到了极致,因求娶不能,悲伤之极而亡故。而祝英台抗拒父命不从婚配,在梁山伯坟前哭到坟裂,自身投入坟墓,应了生前所发的誓言“死后同坟台”,而且俩人还化蝶成了仙。故事的哀婉凄恻,赢得了成千上万乡民们的深深感动,民众受故事影响,在梁山伯庙里修筑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合葬坟墓。梁山伯庙的香火也越来越旺盛。
梁圣君庙
梁祝文化园内梁祝塑像
梁祝文化园戏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来到梁山伯庙祈祀的目的逐渐多样化,有了“若要夫妻共到老,梁山伯庙走一遭”的美好向往。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亦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美满婚姻的坚强后盾,梁山伯与祝英台被奉为理想中的神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间信仰。
梁山伯庙庙会自每年农历八月初七夜坐夜开始,初八起一连举行四天庙会活动,其中最热闹的是庙神出殿的迎神行会。
初七坐夜有敬神、祈神、酬神之意。坐夜的大多是女性,来自本地的为多数,还有来自奉化、余姚、慈溪镇海等地的,更远的还有来自舟山、临海等地的。他们大多身背黄色朝香袋,手持香篮,篮子里袋的是香烛,还有坐夜时必备的点心。坐夜一律聚集在庙里,有时坐夜的人多了,也坐在殿外,甚至坐在庙门外的广场里。坐夜者时而念经,时而烧香跪拜,待休息时聊天吃夜宵,几次往复,直至次日天明各自散去。(www.xing528.com)
初八庙神出殿,行纸会进行迎神仪式,这阵仗就比较大了。迎神队伍从邵家出发,经高桥、甲畈漕、下林、下庄施家、前钟等地,参加行会的人们多时达二三千人,行程有二十多公里;庙神出殿巡游队伍、夜宿甲畈漕、下林、下庄施家等地三夜,白天赛会,夜里供献、看戏。有传统所说的“庙脚十八堡,堡堡出纸会,有沙船、有抬阁、女跑马、高跷等”。
除本地十八堡、四方八乡的农民会来参加庙会。还有来自桃花、六横的渔民,在鱼汛期过后的八月下旬,成群结队来庙里供神,酬谢神佑,保渔民平安丰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梁山伯庙庙会在祭祀、供奉、坐夜、巡游(行会)等活动之外,不断开拓原有文化意义,绽放出具有持久活力的光彩。
至此,人们不必去探求梁山伯庙是为祭祀百姓心目中的一位好官梁山伯,还是为传颂梁山伯与祝英台追求的坚贞的爱情,因为这都是人们追求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梁山伯庙几经毁损而不绝,如今又更壮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还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元素,原来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以现代人的眼光,变身为一座彰显梁祝文化的公园。
如今,“梁祝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原梁祝文化基础上,在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指导下,有多家单位合作举办了以“相约梁祝·情满人间”为主题的2018中国梁祝文化节暨梁祝庙会非遗大展。这次新时期的“庙会”内容包括逛一次梁祝庙会,集一场非遗展示,拜一下先贤孔圣,秀一台民艺会演,遇一段浪漫爱情,品一街舌尖美食等十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由历代市民不断传说着的梁祝故事,随着时代的演变,渐渐登上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舞台,梁祝爱情故事已成功移变至十余个剧种,形成了以爱情为主线的多种表演形式。在宁波戏剧舞台上,以越剧为载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历演百年而不衰。而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写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音乐的形式演绎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传向世界。
梁祝文化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地域,而是辐射全国。全国人民通过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一齐感受着这个令人感动、令人叹息的坚贞的爱情故事。梁山伯庙所蕴含的梁祝文化已超过了梁祝故事本身而具有强大的人文价值,其美名远播五湖四海,值得我们自豪,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