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庙会地域差异及活动形式

宁波庙会地域差异及活动形式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庙会的活动形式,往往根据地域差异有所不同。就当前庙会群的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域在人口、社会稳定程度、文化状况、地域交通、商贸情况、环境状况、政治和宗教影响力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各地域的庙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宁波地区庙会的活动形式基本比较类似,绝大多数的祭祀活动一般都在庙内或庙外与庙相依的场地里进行。至今,这些百姓为祭祀主角所建的祠、庙仍占宁波所存的寺庙中的大多数。

宁波庙会地域差异及活动形式

庙会的活动形式,往往根据地域差异有所不同。就当前庙会群的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域在人口、社会稳定程度、文化状况、地域交通、商贸情况、环境状况、政治宗教影响力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各地域的庙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在一片荒漠、战争频繁、饿殍遍野的时代,庙会活动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在人口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又有相当长岁月的文化积淀,以及有一定的宗教影响力的地区,才会兴起并能逐步发展形成一个个庙会群体。从宁波庙会产生和发展的情况来看,以鄞县(现为鄞州区)为中心的庙会群的影响比较深远,在宁波地区中,鄞县的庙会形成历史比较悠远,规模相对较大,活动开展频繁,活动内容丰富,而且庙会所祭祀的神、参加庙会活动的人数众多,不少庙里供奉的神与群众信仰紧密关联,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决定了鄞县庙会的兴旺。当然,纵观宁波地域,从宗教的兴盛情况来看,鄞县几乎包括了宁波地域上所有的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信徒众多、影响海内外的大型佛教寺院,如名扬中外的阿育王寺、天童寺,县府城内的天宁寺、观宗寺、延庆寺、七塔寺等。还有道观近一百个。有这么丰厚的宗教基础,庙会活动的兴盛、频繁就不足为奇了。宁海的庙会也比较兴盛,且富有地域特色,这与其历史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不无关系。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的庙会活动则相对较少。

宁波地区庙会的活动形式基本比较类似,绝大多数的祭祀活动一般都在庙内或庙外与庙相依的场地里进行。但还有一种称为“行会”的庙会,其活动不受固定场地限制,由于参加人数较多,大多环绕庙的周围以队伍游行形式展开,宁波灵桥的关帝庙庙会、宁海前童元宵行会、三北观城庙庙会等就是这种。

宁波民间崇神为泛神崇拜,神多由人转化而成,从城隍庙庙神纪信、关帝庙的关羽,直至为地方上做出贡献的鲍盖、裴肃、王安石、王元,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贺知章,以及为保家卫国英勇作战的抗金、抗倭的将士们,还有为乡里称道的孝子、烈女等等,都反映了宁波城乡不同的经济文化结构在人们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上的观念。至今,这些百姓为祭祀主角所建的祠、庙仍占宁波所存的寺庙中的大多数。据有关资料记载,鄞县城乡有517处主要寺庙,崇拜对象共212个,其中城区159个,乡间358个,城乡间崇拜对象的差别较大,属城乡共同崇拜的仅19个。其中供奉最多的神是鲍盖,其次是裴肃。鲍盖曾是唐末浙东观察使,平定过当地叛乱,又传说为民治蝗,祭祀他的寺庙就有36处。以人为神的祭祀是宁波庙会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赛会”形式组织庙会,供奉庙神诞辰、忌日或春秋之时(或称“迎神庙会”)是宁波庙会文化中的又一特点。如春季三月的“高桥会”,端午、中秋的“龙舟竞渡”,六月“稻花会”、庆丰的“龙王会”,元宵“灯会”,四时不绝。如鄞江“十月十”庙会,就是为纪念山庙神主王元的寿诞而举办。又如民国时期流行的赛会,城区有“二月赛月”“四月半会”“九月半月”“十月朝会”等;乡村有“礼拜会”“青苗会”“稻花会”“台(抬)阁会”“高桥会”“瞻岐迎龙赛会”等。民国时,影响最大的要数鄞西三月的“高桥会”。高桥会始于南宋,据传,宋高宗赵构为庆贺高桥大捷,纪念阵亡将士,降旨建庙立祠,当地农民便发起迎神赛会。此会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代代相传,直至现代,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呈现了新时代的风貌和特色。

宁波庙会还有一个特点,即充分体现当地农民的自娱自乐精神,最典型的是至今仍举办的“龙舟竞渡”。如东钱湖陶公山九月半庙会和云龙前徐寿春岩官庙的龙舟竞渡,这一活动延续到现在,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全国,还扩大至国际。2019年,先后举办了两期全国龙舟比赛。2019年10月,宁波东钱湖还举办了首届国际龙舟比赛,古老的龙舟竞渡玩出了新花样,让龙舟从宁波走向了世界。(www.xing528.com)

此外,借助庙会进行广泛的商贸活动,这一特点在宁波现代庙会中越来越明显。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资交流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不同形式的庙会,既是民众平日单调生活、辛勤劳作的调节剂,也是人们愉悦自我、放松心情的娱乐方式。人们可借助庙会扩大交往、联结情谊。庙会成为男女老幼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大平台。而人们则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享受着现实生活的成果,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然而,如今还有不少历经数百年的庙,它们没有祭祀,没有巡游,更没有商贸活动,却以另一种形式来达到该庙所蕴含的文化传承。如慈城公友村内,有一座浙江省内唯一的纪念北宋名臣寇准的寇莱公庙,据传原来建筑精致而恢宏,有前殿、后殿、戏台,虽经岁月沧桑而凋败,如今当地村民自觉捐资重新盖起了庙,里边除陈列寇准塑像外,还有介绍他爱国忠君的一幅幅图,以此来传承寇准的不朽精神。无独有偶,在宁波城区镇明路上也有一座保存完好的镇明岭庙,这座庙历史上曾被山书院借为课堂,如今又改造成市民图书馆,一进庙内,满堂书香,以此传承文脉。

现代庙会是民间文化的呈现,更是日常生活的表达。不同地区的不同庙会,使人们得到一定程度的精神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