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访兰》:经典诵读,现当代散文,探寻人生哲理

《访兰》:经典诵读,现当代散文,探寻人生哲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散文《访兰》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空谷有幽兰,遗世而独立。

《访兰》:经典诵读,现当代散文,探寻人生哲理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每过一些日子,就会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就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好像是味儿不同吗?”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呢!”(www.xing528.com)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自己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看着兰,也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赏析】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散文《访兰》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空谷有幽兰,遗世而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