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省区之一。甘肃的陆地生态系统,以植被类型为例,包括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草原和荒漠、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7个类型。这种区域植被的差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无疑决定了甘肃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约有高等植物4 500余种,蕨类植物39科78属292种,分别占全国的80%、70.6%、26%,有被子植物198科980属400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66%、32.6%和16%。甘肃也是脊椎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的省区,有鱼类6目8科36属49种,两栖类9科24种,爬行类58种,鸟类17目54科564种,哺乳类8目98属175种。全省分布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822个种和亚种,112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82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35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种类。属于国家规定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共有24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赛加羚牛(高鼻羚牛)、野马、野驴、野骆驼、野耗牛、梅花鹿、白唇鹿、黑颈鹤等。属于二类保护的动物有24种,如小熊猫、藏羚、盘羊、毛冠鹿、藏雪鸡等。属于三类保护的动物有42种。
植物地理区系是生物多样性的又一重要指标。由于复杂的自然条件加上悠久的自然历史演化,甘肃省植物组成表现出各种地理成分交汇、新老成分同时存在等特点,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亚洲中部荒漠植物亚区的交汇带。从阿尔金山向东,沿祁连山至乌鞘岭为亚洲荒漠和青藏高原高寒荒漠的过渡带。乌鞘岭经永登、景泰到华池一线,是植物分布的南北交汇带。自乌鞘岭南下,经永登、康乐、宕昌等地达徽县、两当南部一线是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过渡带。前者在省境内主要以油松、华山松、白皮松、铁杉等为优势种组成混交林和次生林;后者则主要是以云杉和冷杉两属中的一些种为优势种的大面积原始纯林或混交林,甘肃冷杉属的种类大都分布在这里。显然,正是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为不同生态习性和不同区系来源的生物种属提供了各种适宜的生存条件。
甘肃不仅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于动植物的发展演化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在第四纪冰期时,本省未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生物演化只受到山地冰川和范围有限的冰缘气候的影响,所以特有种属异常丰富,分布也比较混杂。尤其是西秦岭山区东南部基本保持了自第三纪以来的气候条件,成为亚洲大陆著名的喜暖动植物的避难所之一,保存了一些古老的物种,有些还是活化石即孑遗成分。如植物中的银杏、杜仲、珙桐等,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它们均受到国际上的极大关注。在特有植物中,单种科有连香树科的连香树、珙桐科的珙桐、水青树科的水青树和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分类上孤立、形态上特殊的单种属,主要有独叶草、串果藤、车前紫草和异野芝麻等。代表起源古老或残遗的少种属(指全属只含2种~6种的属),有秦岭藤、马尿泡、双果芥和龙头草等。(www.xing528.com)
甘肃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包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