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
祁连山地海拔3500~4000m以上发育多年冻土。地下水以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形式存在。冻结层上水在融冻季节(5~9月)为液态水,其他季节为固态水。融冻层厚度一般1~2m,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l/s,矿化度0.2~0.5g/l,属HCO3-Ca2+型水。冻结层下水分布稳定,由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不同,富水性差异大,水质良好。
在多年冻土带以下,山地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形式存在。风化裂隙带厚度一般20~30m。以石炭系、奥陶系、前寒武系地层富水性较强,单泉流量一般0.5~4.3l/s,泉水矿化度多小于0.5g/l。
海拔3000 m以下与走廊平原毗邻的中低山,气候趋于干燥,地下水矿化度1~5g/l,富水性差。分布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中的山间盆(谷)地有17个,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间赋存第四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矿化度多小于0.5g/l。山区地下水大部分排入沟谷和河谷中,主要以河水形式进入河西走廊,以潜流方式进入河西走廊的量甚少。
2.河西走廊平原
三迭系—侏罗系含水岩组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埋藏于盆地深部,赋存矿化度12.4~40.8g/l的高矿化水。
白垩系—第三系含水岩组为一套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埋藏于盆地深部,含裂隙—孔隙水,富水性差,矿化度1.3~38.6g/l。
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岩组,在南盆地山前为一套冰水—洪积相砾岩(玉门组),含潜水。远离山前带的地方渐变为河湖相泥岩夹砂砾石、砂层(八格楞组)和湖相以泥岩为主的地层,含承压水,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矿化度1.0g/l左右。
第四系中更新统—全新统含水岩组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含水层。其岩性从山前向平原由冰水—冲洪积过渡到河湖相、湖积相。所含地下水由南盆地潜水、双层型潜水—承压水变为北盆地潜水、多层型潜水—承压水。富水性南盆地1000~10000m3/d,北盆地100~3000m3/d,南盆地大部分地段水质优良,矿化度小于1g/l,北盆地水质变差,地下水补给带矿化度1~3g/l,大部分地段表层潜水矿化度较高。地表水入渗是本含水岩组的主要补给来源,蒸发、蒸腾及机井开采是主要排泄方式。
3.北山山地
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中新生代基岩裂隙—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矿化度大于3g/l,局部为1g/l。中新生代基岩裂隙—孔隙水分布于山间盆地中,含水层具多层结构,总厚度10—30m,富水性不均匀,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m3/d,最大1000m3/d,矿化度1~5g/l。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分布在北戈壁及沟谷、洼地中。含水层薄,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个别达500m3/d,矿化度1~10g/l。
4.黄土高原
(1)陇东黄土高原
位于六盘山以东,主要含水层为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www.xing528.com)
下白垩统志丹群在构造上为大型向斜盆地,可划分为六个承压含水层:第一组(宜君组)和第二组(洛河组)位于最底部,分布遍及陇东全区。含水层为中粒砂岩,厚100~600m,顶板埋深最大在600m以上,富水性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增强,自流量4000~22000m3/d,水头高出地面22.88~81.11m,矿化度大于3g/l,盆地边缘为1g/l左右。第三组(华池组)含水层为中、细砂岩、砂质泥岩夹泥岩,厚69~500m,顶板埋深120~650 m,水头高出地面8.02~60m,单井涌水量200~5780m3/d,矿化度2.08~6.07g/l。第四组(环河组)含水层为泥质砂岩、泥岩、粉砂岩,厚132~419m,顶板埋深小于100~300m不等,水头高度20~+37.7m,单井涌水量1000~2080m3/d,水质西好东差,矿化度0.34~7g/l。第五组(罗汉洞组)含水层为砂岩,厚度小于300m,水头高度60~+6.4m,单井涌水量小于500~7815m3/d,南部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1~3g/L,北部水质较差,矿化度3~10g/l。第六组(泾川组)含水层为粉细砂岩、粗砂岩,厚度10~300m,水头高度一般10~40m,单井涌水量一般100~900m3/d,矿化度0.8~2g/l。
下白垩统地下水依靠盆地边缘和含水层在沟谷中的露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从东西两翼向向斜轴部运动,排泄于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河谷中,人工开采亦是排泄方式之一。
庆阳以南的黄土塬区分布有黄土潜水,含水层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厚度由塬中心大于60~70m至边缘小于10~20m,一般30~40m,富水性取决于含水层厚度,矿化度<0.5g/l。
(2)六盘山山地
含中、下古生界基岩裂隙水和白垩—第三系裂隙孔隙水。南川—神峪盆地承压水水头高出地面8.73m,第三系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500m3/d,,矿化度<1g/l。
(3)陇西黄土高原
本区地下水类型多、水量贫乏、水质差。在构造隆起区分布基岩裂隙水,凹陷区有中、新生界裂隙—孔隙水,某些地区分布黄土潜水,黄河、渭河、洮河、庄浪河等河谷中分布的第四系潜水是该区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河谷盆地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局部大于5000m3/d,矿化度1~2g/l。
(4)陇南山地
①南秦岭山地,本亚区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文县—碧口和甘南阿万仓一带,含水层为碧口群变质岩和二迭系碎屑岩。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好,平均单泉流量1.15l/s。
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在武都、迭部、碌曲一带,含水层为泥盆系、石炭系、三迭系。富水性不均匀,单泉流量145~936l/s,最大1277.3l/s。
本区河谷松散堆积物较薄,一般6~15m,最大20~30m。富水性较强,水质良好。
②北秦岭山地。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岩溶裂隙水次之。基岩裂隙含水层为广泛分布的下古生界碎屑岩及部分火成岩,富水性较均匀,单泉流量0.5~1.5l/s。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在临潭冶力关一带,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0 l/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