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自然地理志:太古宙、元古宙地层

甘肃自然地理志:太古宙、元古宙地层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太古宙、元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三危山、北山、北大山—龙首山、走廊南山、野马南山、托来南山、马衔山—兴隆山、陇山、西秦岭等地。太古宇和古元古界多数为中高级变质岩组成的成层无序或无层无序构造岩石地层,构成了板块的变质结晶基底岩系,多数成岩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部分为弧盆体系,局部为TTG岩系。中元古界总体层状有序,局部变形变质强烈呈层状无序地层。

甘肃自然地理志:太古宙、元古宙地层

甘肃省太古宙、元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三危山、北山、北大山—龙首山、走廊南山、野马南山、托来南山、马衔山—兴隆山、陇山、西秦岭等地。

太古宇和古元古界多数为中高级变质岩组成的成层无序或无层无序构造岩石地层,构成了板块的变质结晶基底岩系,多数成岩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部分为弧盆体系,局部为TTG岩系。普遍遭受了多期变形,尤其是韧性剪切变形和区域变质,原岩成分已难恢复。因此时代往往难以具体划分,也难以对比。最早划为元古界的敦煌杂岩(孙健初,1942)主要由各种片麻岩、片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变质火山岩组成,可以划分为四个岩组(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89)。但由于缺乏测年资料,其形成时代多有争论,也有将其划为太古宇(李志琛,1994),或存在着太古宇的成分(梅华林et al.,1998)。敦煌水峡口的英云闪长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为2561±16Ma和2510±22Ma(赵燕et al.,2013),石包城以北的英云闪长片麻岩锆石U-Pb年龄为2498±25Ma和2549±20Ma(Zhang et al.,2013),东巴兔地区的TTG质片麻岩形成年龄为2.6~2.7Ga(Zong et al.,2013),确证了敦煌杂岩中存在太古宙岩石。此外敦煌地区还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孔兹岩系,与TTG杂岩呈韧性剪切构造接触,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岩建造(于海峰et al.,1998)。最近又在东巴兔山干沟地区发现了年龄为3.06Ga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中太古代(赵燕et al.,2015)。甘陕川交界地区的鱼洞子群主要是条带状斜长角闪岩、浅粒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浅粒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其混合岩化碎裂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2657±9Ma,形成于晚太古代,是碧口群的古老基底(秦克令,1987;秦克令et al.,1990)。位于东大山的龙首山群形成于古元古代(董国安et al.,2007;修群业et al.,2002;修群业et al.,2004),主要岩石类型有片麻岩、变粒岩、各种片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等,可以划分为4个岩组,原岩是火山岩、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等(胡能高,2003)。

中元古界总体层状有序,局部变形变质强烈呈层状无序地层。一般遭受了低绿片岩相变质。成岩构造环境以活动类型的弧盆系为主,稳定类型、过渡类型次之。构造环境有陆内拗陷、被动陆缘、碳酸盐台地、活动陆缘、陆内裂谷和陆间裂谷等。沉积建造组合、活动类型以火山岩—沉积岩组合为主;稳定类型和过渡类型以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组合为主,反映了中元古代是在古元古代大陆壳基础上,经历陆壳加厚、陆缘增生及陆间垂向加积的复杂演化过程。北山地区的中元古界包括古硐井组、铅炉子沟群和平头山组。古硐井组主要是变砂岩夹大理岩、千枚岩、石英片岩夹石英岩,是准活动型浅海相沉积。铅炉子沟群主要是粉砂质板岩、长英质杂砂岩、细砂岩、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及凝灰质板岩等,是活动型浅海相火山喷发-碎屑岩沉积。平头山组主要是灰岩夹板岩、细粉砂岩、灰岩及白云岩等,是稳定型浅海相沉积(马正武,2009)。甘陕川交界地区的碧口群主要岩石类型为绿泥绿帘钠长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千枚岩、绢云板岩、浅变质火山碎屑岩、浅变质海相火山岩(细碧—角斑岩)、浅变质含砾凝灰岩及含叠层石结晶白云岩等,在秧田坝获得的成岩年龄为1565±16Ma(秦克令et al.,1990)。(www.xing528.com)

新元古界下部基本继承了中元古届的分布范围,但略有缩小,以成层有序、稳定类型为主,多为被动陆缘和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建造组合以碎屑岩—碳酸盐组合为主,活动类型和过渡类型仅分布在西秦岭区,为弧盆系沉积,以火山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为主。具低绿片岩相变质,局部达角闪岩相。新元古界中上部冰成岩分布范围有限,均以角度不整合覆于新元古界下部之上,为陆内拗陷、陆缘裂陷(谷)、被动陆缘等比较稳定的构造盆地沉积。北山地区的新元古界包括野马街组、大豁落山组和洗肠井组。野马街组主要是粉砂岩、千枚岩、粉砂质页岩及含砾砂岩等,是稳定型浅海相沉积。大豁落山组主要是白云岩、灰岩等,是稳定型潮间带—浅海相沉积。洗肠井组主要是页岩、板岩、灰岩、白云岩及砾岩,是稳定型滨浅海相沉积(马正武,2009)。龙首山的烧火筒群主要是砾状结构的含砾—砾质白云岩和白云岩质砾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李文渊and杨鹏飞,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