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自然地理特征:多样地貌格局赋予山地与高原

甘肃自然地理特征:多样地貌格局赋予山地与高原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低于1000m的局部河谷、盆地,仅占全省面积的1.6%。甘肃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均有出露,自前长城系至第四系共有16个系,以古生界最为发育,构成省境地层主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岩石地貌和气候地貌,无论是从形态上来看,还是从成因上来看,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总之,甘肃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典型性,是国内其它省区无法比拟的。

甘肃自然地理特征:多样地貌格局赋予山地与高原

地貌条件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非地带性因子,它是地带性要素所依存而赖以发展和变化的物质基础,制约着热量、水分的重新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地表物质的迁移、生态系统的演替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巨地貌对气候有着显著影响,并由此引起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从而成为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主要标志。中国三大地势阶梯的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线”,即通过甘肃省境。“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甘肃西南部,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物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因高原的增温效应而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带有明显区别。换言之,类型相似的土壤植物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高度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耸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有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是亚洲中部著名的巨大山系之一。作为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祁连山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从以地势和地貌形态为主的地域类型组合状况来看,河西地区的山地、沙漠、戈壁都是人类难以定居的地方,而走廊绿洲则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著名的“丝绸之路”即由此通过,成为联系欧亚大陆几个文明中心的重要通道。

河东地区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且厚度最大的的黄土区。由于土层深厚,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给河东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和湿润的季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

省境地势高峻,向西北和东南两面倾斜,除东南少数河谷与河西走廊西段外,大部地面海拔在1000m以上(图2)。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43%,高原(包括部分山地、盆地和河谷川地)占全省面积32.2%。上述两种基本地貌合占全省面积75%以上,平地则不足1/4。河西走廊虽以平地为主,但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及剥蚀低山,宜于灌溉农业和城市发展的绿洲面积不到2万km2。省域大于3000m的山原,包括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大部、甘南高原及岷迭山系,占全省面积的20.2%,中有海拔4500m以上的山峰,多现代冰川和冰缘景观。2000~3000m的中山,占全省面积的20.6%,大部是天然森林草原与重要矿藏分布区,以及小面积的河谷农田与新兴中小城镇。1000~2000m的高原、中低山与河谷,占全省面积最大,达57.6%,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其中,河西绿洲与河东地区的河谷川台地,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低于1000m的局部河谷、盆地,仅占全省面积的1.6%。(www.xing528.com)

图2 甘肃省地势图

在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下,甘肃大地经历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次各种类型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地层和地质构造。某一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或侵入岩称为地层,它是反映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甘肃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均有出露,自前长城系至第四系共有16个系,以古生界最为发育,构成省境地层主体。侵入岩也非常发育,出露面积4.35万km2,占全省面积的10.7%。广布于北山、祁连山、秦岭等地,以中深成花岗岩为主,次为中基性,超基性岩类,碱性岩比较局限。各种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及形成后,都要继续不断地经受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发生微观上和宏观上的种种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岩石地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岩石地貌和气候地貌,无论是从形态上来看,还是从成因上来看,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差不多地球表面上的地貌景观,除少数的如回归线热带沙漠、大陆冰盖等,在甘肃几乎都能找到。总之,甘肃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典型性,是国内其它省区无法比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