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秘史揭秘: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四川秘史揭秘: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研究员彭燕表示,这部《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南宋淳熙刻本,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在收集的文物中,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被视作“无价之宝”。也许,在如织的人群中,只有那本摆放在古籍陈列室中静默无声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才能做出回答。

四川秘史揭秘: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北京,1964年夏。

川籍老革命家李一氓先生走进“中国书店”,他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一件世界级的珍宝。

他像往常一样在书店里翻阅书籍,忽然,一本古朴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引起他的注意。

凭着多年与古籍打交道的经验,李一氓知道这是一本难得的珍贵本子,遂买了下来。

如今,走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恰受航轩(古籍版本陈列室),古籍的仿本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那一段故事。

“这部古籍,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海内孤本。它对我们研究杜甫意义重大,是草堂的‘镇馆之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研究员彭燕表示,这部《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南宋淳熙刻本,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古籍在五十多年前,差点与杜甫草堂失之交臂。

“草堂先生”归草堂

成都与杜甫的缘分,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

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辗转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先后住了近4年,在此期间创作诗歌240多首。

此后,杜甫草堂经历数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缅怀杜甫的胜地。

1952年,成都市政府对杜甫草堂进行了修葺整理,并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杜甫纪念馆筹备委员会成立,杜甫草堂的文物征集工作随即展开。

1954年,杜甫草堂派专人到全国各地搜集杜集版本、文物资料。次年,杜甫纪念馆(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成立。

在收集的文物中,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被视作“无价之宝”。它之所以能来到杜甫草堂,背后有一位关键性的人物——李一氓。

李一氓,1903年出生于四川彭县(今成都彭州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和书法家。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追求革命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作为生于彭州的四川人,李一氓对家乡充满了热爱和眷恋之情。他一直关心杜甫草堂的发展与文物收集,并身体力行,一直为草堂留意和代购与杜诗相关的古籍版本和外文杜诗等相关文物资料。

“1964年,李一氓先生在北京的中国书店替我们‘代购’了这个本子。当时他看到这部杜集后,非常惊喜。发现这个本子有些错乱,请人将其重新装订。1965年,这部珍贵的古籍送到了杜甫草堂。”彭燕说。

当然,如此难得珍贵的古籍孤本,自然会引人瞩目。

彭燕讲道,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得知此本之后,曾经找到李一氓,希望能将此本保存到北京图书馆。

作为一名四川人,又在年少时期多次流连于杜甫草堂的景色中。可以猜想,无论是出于对家乡的热忱,还是对这部古籍的考量,李一氓都希望它能回到风景如画的成都浣花溪畔。(www.xing528.com)

朱德题跋

李一氓获得此本后,请了当时的四川同乡和北京文化名人在上面题跋,包括朱德、陈毅郭沫若等。

朱德在古籍上写下:“成都杜甫纪念馆得此书,可为所藏杜诗带头。”后有“朱德”印。

郭沫若题写:“草堂诗先生杜工部诗集,素所未见,殆是海内孤本,虽残卷,良可珍惜。藏之草堂,尤得其所,可谓草堂先生重归草堂矣。”

有了名人题跋,也指明了《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的归处,“草堂先生”归成都杜甫草堂所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寸纸寸金”的海内孤本

多年来,文博界有着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纸一千,绢八百”。意思是,以纸为载体的文物,可以保存的年限不过一千年;而以绢为载体的文物,最多保存八百年。

这部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流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难能可贵。

“在李一氓先生发现这部古籍的年代,宋代刻本就已经是‘寸纸寸金’了。到了现在,这部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彭燕说。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句老话曾流布坊间。为何宋版书会珍贵至此呢?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的繁盛,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但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因其刻印精工和流传稀少,呈现出独具的文献学价值。

不少藏书家认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银箔甚至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版本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形容。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的珍贵之处,并不仅局限于此。这部“存书无卷首,无序目可查,不知何人所辑。书体甚奇,虽有编年,不以年次”的古籍,并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

这就意味着,它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孤本”。普天之下,仅此一本,这部古籍作为杜甫草堂的“镇馆之宝”,可谓实至名归。

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杜甫是怎样写下那些不朽的传世名篇的呢?杜甫又是怎样来到这风光旖旎的浣花溪畔的呢?在享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生活时,杜甫的心境又怎样呢?

也许,在如织的人群中,只有那本摆放在古籍陈列室中静默无声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才能做出回答。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本文原载于2018年7月16日《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摄影:李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