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质及特点

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质及特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硬化后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所以,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相同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等级表示。硬化后的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形成氢氧化钙,故呈碱性。当湿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透到混凝土内时,与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质及特点

硬化后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1.立方体抗压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也是施工中控制和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1)强度等级。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强度等级,共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十四个等级。

(2)表示方法。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表示。例如:C20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20MP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不超过5%(即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强度保证率是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概率。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为标准试块,边长为100mm和200mm的立方体试块为非标准试块。当采用非标准试块确定强度时,必须乘以折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试块强度。

2.轴心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结构计算中,对于轴心受压构件常以棱柱体抗压强度作为设计依据,因为这样接近于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按标准试验方法,制成150mm×150mm×300mm的标准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测其抗压强度值,即为轴心抗压强度。

由于立方体受压时,上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比棱柱体大,所以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fcu,k)要高于轴心抗压强度(fc)。两者关系为:fc=0.67fcu,k

3.影响强度的因素

(1)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混凝土强度愈高;在一定范围内,水灰比愈小,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反之,水灰比大,则用水量多,多余的游离水在水泥硬化后逐渐蒸发,使混凝土中留下许多微细小孔不密实,使强度降低。

(2)粗骨料。粗骨料的强度一般都比水泥石的强度高,因此,骨料的强度一般对混凝土的强度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含有大量软弱颗粒、针片状颗粒及风化岩石,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另外,骨料的表面特征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表面粗糙、多棱角的碎石与水泥石的黏结力,比表面光滑的卵石要好。所以,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相同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

(3)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强度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水泥水化逐步发展的。在4~40℃范围内,温度愈高,水泥水化速度愈快,强度愈高;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泥水化速度减慢,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就迟缓。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水化基本停止,加上因水结冰膨胀,混凝土强度会降低。

另外,为了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持一定时间的潮湿。若湿度不够,导致失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12h内进行覆盖,待具有一定强度时注意浇水养护。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使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掺用缓凝型外加剂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当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时,应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止混凝土内水分蒸发。混凝土强度与保持潮湿时间的关系如图5-4所示。

978-7-111-50090-2-Chapter05-8.jpg

5-4 混凝土强度与保持潮湿时间的关系

(4)龄期。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初期(3~7d)发展快,28d可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此后增长缓慢,甚至可延续几十年之久。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值见表5-5。

5-5 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值(www.xing528.com)

978-7-111-50090-2-Chapter05-9.jpg

4.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将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质。耐久性主要与冻融循环、环境水腐蚀、碳化、风化、钢筋锈蚀和碱—骨料反应等因素作用有关。

(1)抗冻性。混凝土中所含水的冻融循环作用是造成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抗冻性是评定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试件成型后,经过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在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下保持强度和外观的能力,称为混凝土的抗冻性。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率是决定抗冻性的重要因素。提高抗冻性的有效方法,可采用引气混凝土、高密实混凝土,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及水灰比等。

(2)抗渗性。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等级表示。在混凝土抗渗试验中,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表示。

混凝土渗水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留下的孔道;混凝土拌合物由于泌水,在粗骨料颗粒与钢筋下,形成的水膜或由于泌水留下的孔道,在压力水作用下形成连通渗水通道。另外因施工质量差,捣固不密实也容易形成渗水孔隙和通道。

(3)抗碳化性。抗碳化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长期性能,它直接影响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硬化后的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形成氢氧化钙,故呈碱性。碱性物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钝化膜,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当湿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透到混凝土内时,与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当碳化深度超过混凝土保护层时,在有水和空气存在的条件下,钢筋开始生锈。钢筋锈蚀会引起体积膨胀,使钢筋保护层遭受破坏,这又会进一步促进钢筋的锈蚀。另外,碳化还将显著地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降低。

处于水中的混凝土,由于水阻止了二氧化碳与混凝土的接触,所以混凝土不能被碳化;混凝土处于特别干燥的条件下,由于缺乏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所需的水分,故碳化也不能进行。

(4)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是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骨料中碱活性矿物(如活性SiO2、硅酸盐、碳酸盐等),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由此引起的膨胀破坏往往若干年之后才会逐渐显现。所以,对碱—骨料反应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预防碱—骨料反应的措施有:采用活性低的或非活性骨料;控制水泥或外加剂中游离碱的含量;掺粉煤灰、矿渣或其他活性混合材料;控制湿度,尽量避免产生碱—骨料反应的所有条件同时出现。

综合以上几点,提高耐久性的措施有:

1)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使用条件,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2)掺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加强浇捣及养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蜂窝、气孔等。

4)用涂料和其他措施,进行表面处理,防止混凝土碳化。

5)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