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EMI(Edelaar Mosayebi Inderbitzin)
地址:Steinwiesstrasse 63,8032 Zürich
年代:2011—2015
ZH09图1 森林中的住宅
在苏黎世所有“米兰风”的住宅中,EMI的这座霍庭根是学得最直接、最彻底、最坦诚的一座。建筑师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多米尼奥尼(Luigi Caccia Dominioni)以及欧洲战后的居住文化,其在各种文章和讲座中也丝毫不避讳这点(注1)。
这座建筑的设计是“花园中的高楼”,建筑师用退让来彰显这座建筑的中高定位(注2)。建筑各个单元入口都通向共同的大堂,其内部深蓝的色调与昏黄的灯光将人带到米兰(注3)。室内平面较帕图巴住宅更加“节约”,人们在有机的空间布置中依稀可见“核心走道”的存在,其阳台也基本布置在转角处,不像帕图巴住宅能连通三个房间。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米兰特色的彩釉长砖,以及显示奢华的金色护栏。屋顶相对开放的收头强化了竖线条的瓷砖,这更加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使其更加融入自然环境。
ZH09图2 平面图(www.xing528.com)
ZH09图3 首层入口
ZH09注1:这些文章主要见于2013年12月为了纪念多米尼奥尼100周年诞辰而出版的werk,bauen+wohnen杂志。
ZH09注2:此住宅在策略和品位上与帕图巴住宅(ZH08)如出一辙。而主导此项目中标的评委也正是米勒。
ZH09注3: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地面采用了规则的方砖铺地。通常来说,为了强调空间的无方向性,建筑师通常会使用多边形地砖,或者无差别的水磨石地面。多米尼奥尼的经典处理则是流动图案的马赛克镶嵌。
这座建筑在色调材料、入口方式、植被景观方面对米兰建筑的借鉴是全方位的。这种借鉴深层次的原因是苏黎世对于现代主义建筑中人情味的需求,这似乎也特别契合苏黎世后工业化城市的身份。所以当巴塞尔,以及广大德国仍在追求“时尚”“先进”“工业美学”的建筑时,苏黎世将眼光投向了战后的米兰。那些曾经以“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态度来落实具体设计的米兰建筑师,用丰富的手法抵抗了来自罗马的“纪念性审美”,以及忽视心理需求的“粗野主义”建筑。尽管这些建筑最终随着经济疲软和1968年后的建筑学转型而衰落,但是米兰的现代建筑遗产最终被苏黎世重拾,并且影响了当年热衷于输出艺术价值观的英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