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地址:Höschgasse 8,8008 Zürich
年代:1963—1967
ZH07图1 展馆外部
ZH07图2 严格模数化的平面
这个建筑受收藏家海蒂·韦伯(Heidi Weber)委托,最初用于艺术品收藏和展示。在建成五十年后,建筑归苏黎世市政府所有,其名称和用途都被改变,如今成为柯布西耶建筑展示馆。
这座建筑的原始设计源于柯布西耶当时在印度设计的一座同样的建筑,但在几经修改后,苏黎世的这个姊妹方案最终变为钢结构。柯布西耶在建筑中展示了他对未来建造系统的理解,即模数化的钢结构,以及大尺寸的填充式幕墙。
在具体设计上,一系列体量被置于12米×26.3米的伞状屋顶之下。下方模数化的体量并非通常的梁柱结构,而是由一系列尺寸为2.26米的方格拼装而成,方格的12条边与周边方格固定,而6个面则根据需要被楼板和各式墙面填充(注1)。该建筑的地下部分、楼梯以及坡道采用混凝土建造,与填充的木材、石材的铺地、橡胶地面形成具有材料性的组合。而建筑的黑色框架和白色楼板,以及彩色填充则形成了抽象性的组合。两套组合在建筑中被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得地上部分舒适,同时给人分析上的愉悦感。在地下,相对粗粝的材料感让人更多感受到光线的作用,让人回到柯布西耶粗野主义时期的氛围之中。在屋顶,人们可以在屋顶花园舒适地欣赏湖景。三层空间自有不同的体验,而连通上下的坡道则通过室内外的转换来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体验。(www.xing528.com)
这是柯布西耶生前看到的最后一个建成作品,其毫无疑问表现出柯布西耶游刃有余的成熟技巧。那些昌迪加尔的原型、柯布西耶式的材料和色彩搭配、面向未来的结构和构造等元素被排列组合在一起,最终产生的结果无比丰富。但这种已经被推向极致的技巧性设计却没有回应具体的城市或具体的场所,以及生活在城市里具体人的需求(注2),从这种程度上讲,其对于城市意义与旁边的中式花园无异。
所以在建筑已经充分或者说过分艺术化之后,人们对于要不要继续这种精英主义的建筑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在1968年前后导致了一批晚期现代主义大师被边缘化(注3)。但50年后重新回顾当时的议题,现在的瑞士人倾向于认为:建筑就是建筑,它是有一种有自主性的艺术和社会行为。
ZH07注1:柯布西耶晚年这个模数化、装配式的建筑对瑞士索鲁图恩学派(Solothurn)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装配式建筑(CH02,CH03)产生了重要影响。
ZH07注2:诚然,柯布西耶虽然在印度和瑞士的苏黎世采用了同样的方案,但其建造细节和艺术效果则充分面向当地。可尽管如此,城市和社会议题确实不在当时建筑师的考虑范围之内。
ZH07注3:1968年前后,强调“社会与经济”的左派建筑师与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右派建筑师的争论非常激烈。意大利两派激烈斗争最终导致以塔夫里(Tafuri)为首的左派建筑师团体最终压制了多米尼奥尼(Dominioni)、阿斯那戈和凡德(Asnago & Vender)、BBPR等这些只顾设计的右派建筑师。但是斗争的一个副产品是左派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被米兰理工大学解职,并于1972年最终来到苏黎世,他以左派的身份最终支持了右派关于建筑自主性的主张,并且在学术本身给瑞士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思想。如前所述,罗西的执教在德语区产生了波澜式的影响,从ETH波及巴塞尔建筑师,再由助教影响到学校中的学生。最终在20年后彻底改变了以苏黎世和巴塞尔为核心的德语区的建筑图景。
ZH07图3 展馆室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