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加尔菲蒂(Aurelio Galfetti)、瓦齐尼(Livio Vacchini)(大城堡广场及停车场)
地址:Salita Castelgrande 18,6500 Bellinzona
年代:1983—1989
TI02图1 城市广场与巨石之上的大城堡
TI02图2 城堡与老城关系
TI02图3 改造后的城堡平面图
如果只来提契诺州参观一个建筑,那该建筑非贝林佐那大城堡无疑。因为再没有哪个建筑可以如此兼顾地质、历史、城市、建筑、技术、艺术等多方面品质。
大城堡被修建在一座石山之上,扼守提契诺河谷的最窄处。从这里向北是圣伯纳德古道和圣哥大哈古道,向南是通往马焦列湖(Lago di Maggiore)和卢加诺湖(Lago di Lugano)的要道。当时的科莫人在此修建城堡,用以防御北部的日耳曼人。瑞士人南进后,这里却成了瑞士人防御意大利人的要塞。也正因为此,贝林佐那老城才位于远离瑞士一侧,即城堡城墙之外。
与贝林佐那露天游泳池(TI01)的初衷一样,改造大城堡的目的是拓展城市的公共空间。所以项目的基本策略是在山下修建基础设施以解决停车等基本需求,再修建电梯以增加城堡的可达性,最终改建城堡及景观,增加新的用途,使其成为有吸引力的场所。
城堡下的城市广场由瓦齐尼(Livio Vacchini)设计,地下停车场被选在城墙脚下,被覆盖后形成的广场微微下沉,广场水泥镶嵌自由石板的铺法像是超大号的传统水磨石铺地,既实用又有设计感。
TI02图4 广场铺地
沿着城墙就到了新建电梯的入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道在巨石上深深的裂缝。人们走进洞口,进入隧道,感受到“空间、黑暗、潮湿”的压迫,最终来到半球形的大厅。在声音的回响下抬头,便望见了盘旋楼梯裁剪出的天空(注1)。待人们登上巨石走出电梯后,就沿着坡道缓缓上升,周围的射击孔不时露出城市的景观,但最终在环形广场的烘托下,整个城堡建筑群才最终环抱眼前。这一系列空间体验,以及建筑与地景间的关系与雅典卫城一脉相承,但这本质上是军事建筑赋予人的丰富体验。(www.xing528.com)
TI02图5 入口空间剖面
TI02图6 入口内外
TI02图7 地下电梯厅
TI02图8 地上出口与上升坡道
新旧高低格式建筑的聚合(注2)经过了漫长的拆除、修复、改造、新建。与其他以“保护修复”为主的策略不同,建筑师在此拆除了大量低矮破旧的建筑,砍掉了所有树木,并在塔边开凿了人工湖(注3)。室外改造修大多以纤细的金属构件勾勒,以此形成最少的干预。而室内的修复则基本秉承了“新旧区别,新旧和谐”的标准,室外墙体整体抹灰覆盖,面向城市为和谐的灰色,面向内院为崭新的白色。新旧屋顶都以古法修建,而内墙则秉承本色,显露新旧区别。对于新建部分,由于当时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建筑语言在今天看来有假古董的嫌疑。但无论如何,瑞士人对待古建筑灵活的态度使得整个项目成为可能(注4)。
1989年,这个集大成的建筑落成之时,似乎也标志着提契诺建筑对外来理论的继承走到了终点。在此之后,人们似乎尚未找到提契诺建筑发展的理论依据。但随着基础设施升级,城市空间的变化将为提契诺建筑注入新动力(注5)。
TI02注1: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设计大量借用了古代建筑原型。其入口模仿了中世纪军事建筑的进入方式,天井则是伊特拉斯坎(Etruscan)水井的翻版。但在技术上,大量地下开凿工程需要特殊施工队的配合。由于瑞士大型工程公司承接从军事到民用的所有项目,这使得民用项目也可以得到军用级别的技术支撑。
TI02注2:英文为“conglomerate ordering”,指建筑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目的加建和改造,但最终形成有机的秩序。
TI02注3:岩石层的缝隙中存在地下水,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尽管巨石顶部远高于水平面,但也有地下水渗透,从而在凹处形成水塘。
TI02注4:瑞士对于旧建筑的保护原则相对灵活,拆除和改建都有各种可能。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同样如此,这使得斯卡帕诸多修复项目成为可能。但如今随着保护程度提高,类似强度的干预永远成为过去。
TI02注5:提契诺建筑曾受外来理论影响颇深,这包括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趋势”(Tendenza)和新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80年代英、美国家的后现代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