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动力机制的关键是要明确责任主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科学利用同城有利的环境条件,妥善处理导致其动力衰减的各种诱因,扎实推进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以更好地化解职业教育的内在矛盾,满足职业教育及其主要利益主体的需求。
(一)政府要切实履行主导责任
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公益性属性决定了推进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必须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政府应当准确地把握推动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内在矛盾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城市外部环境的人才供求状况与本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增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城市的文化内涵,精准回应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以及企业、学生等职教利益主体的需求,系统设计积极推进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强市,造福社会民生。要创新建设思路,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目标指向打造生动活泼的专业群形态,根据专业群的类型和特点,建构灵活有效的专业群建设组织架构;要加强规划引领,明确专业群跨校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步骤,加强人员、经费和资源等保障措施,为专业群跨校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加强信息交流、经验总结和业务指导,适时优化专业群跨校建设方案,协调并整合各方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和工作制度,督促措施落地和建设任务落实,确保专业群跨校建设取得实效。
(二)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职业院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又是职业院校的主体责任。任何一种目标指向的专业群都必须有一个核心专业。这个核心专业应该是在专业群形成和创建过程中依靠自身特色和综合实力通过竞争脱颖而出的。围绕这个核心专业的专业群既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自觉组建的;既要有内在的凝聚力、发展力,又要有外在的支持力、推动力。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按照“专业人办专业事”的原则,专业群跨校建设必须根据核心专业依托于某个职业院校开展工作。相关院校要牵头落实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协调与合作,合理组织专业群跨校建设团队,配套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必要的经费保障等,给予专业群建设团队必要的支持,指导专业团队制定科学有效的建设实施方案,配合政府联合有关方面加强对专业群建设情况的监控、督查和评估,确保将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主要基于建设团队的专业群跨校建设机制,妥善处理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精心选拔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带头人,切实调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关键作用,支持他们激发团队成员的成就动机和事业意识,引导并保障他们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三)要充分发挥教科研的驱动作用(www.xing528.com)
专业群跨校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促进专业群与产业群耦合发展,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更好地适应学生高层次的就业与发展需要;既要建设团队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保障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又要为政府和院校的统筹积极进言献策,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既要建立稳定高效的专业群建设团队,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又要科学处理专业群的圈层关系,打造合理的引领和辐射场域;既要推进专业资源、师资力量的共建共享,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又要保障稳定高效的教学和管理秩序,营造良好的专业群育人环境;既要科学设计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标准,保证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又要统筹群内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方面的衔接和匹配,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既要鼓励群内各专业有序创新,差异化发展,形成合理的竞争关系,又要引导群内各专业着眼于共赢,加强沟通与协作,营造规范和谐的合作氛围。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各级主体和责任人员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和策划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建设方案和政策措施,驱动专业群跨校建设良性发展并取得实效。
(四)要结合市场做好制度性安排
在专业群跨校建设过程中,校际的课程互选、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学籍共管等都是题中应有的内容。但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而且专业群跨校建设势必将会使院校内部的建设与管理趋于更加复杂,任务更重。在这种情况下,片面过度地强化政府推动有可能会诱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专业群跨校建设除了明确主体责任,强化使命意识外还必须要妥善处理它们的利益关系。由于教育的公益性特点,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内容和进程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但可以通过院校间的平等协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将相关的利益诉求、合作内容以及主要举措等通过协议或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根据院校主体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等适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4]。
政府还可以通过拨款、预算、信息发布等途径对专业群跨校建设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激励和调节。开展专业群跨校建设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有序参与,政府可以结合市场状况加强制度设计,更好地履行激励和调控职能。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内在矛盾运动,职业教育及其主要利益主体的驱动型需求,同城固有的空间、文化和产业环境等是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动力机制的内核。为克服导致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动力衰减的诱因,政府履行主导责任,职业院校落实主体责任,发挥科研的驱动作用,结合市场做好制度性安排,这些是构建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动力机制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