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建立原则
1.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骨架,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数量,所开设课程的先后顺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分配及实验实践课程与综合课程等的搭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该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特点,又要保持其独立性。对该课程开设时间,学分学时分配等应充分考虑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与其他课程知识的关系,以及课程自身的难易程度等,本着将计算机控制技术打造为跨专业的通识基础课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开设时间,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打造科学的教学体系。例如可考虑将课程开设在相关专业的二年级下或三年级上,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为2分等。
2.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重。课程的教学结构应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理论教学主体,另一个是实践教学主体,两者缺一不可。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能够动手完成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ww.xing528.com)
3.打破专业区别,统一教学大纲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自动化类、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等大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因此,本着跨专业教学的思想,打破专业差异,统一规定教学内容及任务、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此外,同时考虑各专业侧重点及专业背景知识的差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模块,利用小组讨论、分组陈述等作业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对该课程在本专业的应用等。
(二)课程内容的制定
从跨专业角度考虑,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如何合理地选择和组织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外围设备和接口通道以及控制管理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将控制对象、计算机、传感器、输入输出通道和接口电路、执行机构、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维护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为此,课程内容应围绕学习目的而制定,涵盖计算机控制技术各个方面知识,并主要包括: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人机交互接口技术;常用控制程序设计;数字PID及其算法;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