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学科多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结果

跨学科多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6个学科10个专业目前都已开发横向综合实践课程综合集成项目并将之列入培养计划。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学生、教务管理部门,还是实践教学项目所设定的差异等方面能否获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均会对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跨学科多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结果

(一)基本保证:纵横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达成能力训练的基本保证,传统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单向的、阶段式的、层次性的纵向课程体系,而跨学科多专业综合实践培养模式采用的是融合式、集成化的横向课程教学体系,由来自多学科背景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参与其中。

北京联合大学为例,该校近年来在制(修)订培养方案时,各专业设计了“基础—专业—综合”的体系化、模块化、阶段上升式的纵向实践教学体系,多个专业也在培养方案中搭建文理科专业跨学科横向协同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以应用文科实践中心为平台,构建不同专业学生跨选的跨学科的课程,由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担当任课教师,如北京地域文化社会调查方法与应用等。在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人文北京建设实践,各专业围绕“人文北京”建设中的真实问题这一项目,吸收本专业和其他专业部分学生参与。近年来,该校应用文理学院又利用“文化”见长的学科积淀和优势,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凝聚专业力量,以“+文化”(“专业+文化”“课程+文化”“学科+文化”)吸纳人文社科类学科、管理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城乡规划食品科学和工程等理工科类学科,既需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进行,又需任务导向,团结协作,发挥多专业综合优势,推动专业融合发展。借助此类教学,学生获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也与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既培养了专业应用能力,又学会从不同的专业视角解决问题,既融入社会,又融入整体,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得以锻炼。

(二)教学设计:基于真实社会问题

有效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并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即可认定为达成有效教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虚拟的问题来进行项目教学设计,由不同学科的师生共同完成。实际的社会问题项目可以是横向合作项目、教师的科研子项目,又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课题等。

(三)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主动参与

学习投入(Engagement)的程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有效性体征是学习者愿意学习,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有效的真实体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主动参与,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为协同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教学有效性的导向[10]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以××学校的实验教学为例:

(1)经费资助。经费资助是保证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比如对学生参与的“实践能力提升训练计划”“启明星科技创新项目”给予0.5~1万元的资助经费。

(2)开展学科竞赛。学科竞赛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综合实践教学中,如文科计算机竞赛、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物质文化遗产竞赛、社会记忆与传承作品竞赛,由学生自己组成参赛小组队(最好是由不同专业组成),学生从不同专业角度协同设计、协同实践。

(3)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立项。以“三山五园文化园区项目”实验教学为例,学院有6个学科10个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参与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如历史档案查阅;建筑园林区域规划,平面图形绘制;园区诗词文化背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纪录片拍摄、宣传报道等工作,项目成果丰富,有报告、相关读本、宣传册和视频片。

(4)制度激励,根据项目累计学分。高职院校教务处每学期划拨专项费用于奖励参与学生个人或集体,同样也制定学业学分累计办法,累计对应课程或给予素质教育学分。

(四)重点:“从做中学”,有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做而学”,是一种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多种能力配合的学习[11]。当以实际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开展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时,比如完成一次竞赛,或一个设计,或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一种复杂的、全方位的、体验性的学习,而在一些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中,学生之间还需要交流、合作,既需要智商,又需要情商。这种教学活动相对于听课和看书,更能训练动脑、动手、思维等综合能力。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6个学科10个专业目前都已开发横向综合实践课程综合集成项目并将之列入培养计划。例如“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综合项目、模拟法庭审判、档案保护与传承、文化传播、大学生创业等教学设计,这样的综合实践教学需要专业的基础,更需要其他专业知识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从做中学”的展现。

(五)保障: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管理

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必须体现出学生学习效能、教师指导效能、高职院校管理效能,这些效能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实践教学目标[12]。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学生、教务管理部门,还是实践教学项目所设定的差异等方面能否获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均会对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如跨专业的团队组建,去共同完成综合集成实验项目;跨学科教学项目的负责部门统一任务下达;参与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的学生具有更多样化的背景和兴趣,协调项目设置目标去差异化;教务部门提供的基础性支持等。(www.xing528.com)

高职院校可制定“综合实践课程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流程”,规划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提供实验场所和环境设备,策划开发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集成实践项目;教务处在普通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统一名称为“综合实践课程”的3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并统一安排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和考评时优先考虑,行使组织实施、协调监控和督导检查等高职院校的管理职能。这些保障了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

跨学科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创新模式,是对传统的单向专业教学的横向扩展,对于促进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而言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探索途径[13]

【注释】

[1]李丹.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7):45-47.

[2]周立军,廖红.团队学习模式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26-128.

[3]郭霄鹏.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41-42.

[4]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87-89.

[5]张友生,陈志凤.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374.

[6]王迎军,李正,项聪.基于“4I”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5-19+29.

[7]陈洪捷.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1):57-63.

[8]马涛,何仁龙.高等工程教育:迎接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从工业界诉求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03):56-59.

[9]姚立民.有效教学含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1):42-44.

[10]王杏飞.“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的路径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143-145.

[11]叶信治.从美国大学教学特点看我国大学教学盲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68-75.

[12]罗文广,蓝红莉,马兆敏,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55-157.

[13]青平,涂铭.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6(6):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