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交叉、整合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多学科知识、认知图式和价值观在受教育者头脑中融合并内化,从而提升受教育者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过程。该培养模式在国内外大学都有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支持保障等方面形成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与方法。
(一)遵循基于全面工程教育的培养观念
全面工程教育观认为,在“大工程”环境中从事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这些工程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满足特定功能的工程需要,还要满足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需求,以及环境、人文、艺术方面的需求。如今的工程师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有创造力,能在团队中良好工作、有效交流,并创造出“现实世界”中有价值的产品。一个真正合格的工科毕业生应做到内外双修,既懂设计,又能搞管理,这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工程、文商兼攻,基础、实践为主,提高工科学生的附加值。大学要帮助学生在工程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实现不同角色学习者的转变,即从依赖学习者到独立学习者再到合作学习者。[8]
(二)设置基于学科整合的跨学科课程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落实。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是对相关学科专业现有课程的简单“拼盘”或叠加。那么,开发、设计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才能够最大限度促进理工和艺术多学科知识交叉?怎样才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全面地分析、有效地解决问题?“整合课程”模式就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选择之一。所谓“整合课程”模式,是指在一门课程中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理论、技术,从而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此模式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联系、运用,也更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普林斯顿大学开发的整合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并特别强调数学的核心地位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进而使得毕业生能更好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三)实施基于项目和设计思维的合作学习(www.xing528.com)
基于项目和设计思维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培养工程师的有效模式。设计思维创新地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来定义和解决复杂问题,关注来自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最终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斯坦福大学基于设计思维的d.loft STEM Learning系列课程,是全球创新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该系列课程将设计思维和紧迫的全球问题(包括水、能源和住房)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并解决全球和本地环境中的设计挑战。基于项目和设计思维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得到了与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合作共事的机会,达到学会合作的目的;同时,学生有机会将已掌握的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合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四)提供多样化培养资源支持
大学的“专业教育”或“分科教育”需要大量的扶持资金,跨学科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也不例外,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建设、跨学科设计项目的发展,以及跨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无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同时,基于跨学科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还要挖掘内外部潜在资源,优化现有实践平台,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等,为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提供多样化培养资源保障。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60多个类型多样的跨学科教育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可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机会;在本科教育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跨学科学位项目,有的专业可以授予跨学科学位,有的专业可以授予跨学科辅修学位,有的区域研究项目也可以授予跨学科辅修学位;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资助经费力度也非常大,2014—2015年对创新计划的扶持经费达4.49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