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以及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在技术领域的综合运用,我们能深刻地感觉到世界正在变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正在以无比迅猛的速度缩小。高科技使许多原来不敢想象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里,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知识生产也将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知识将部分地取代资本,人力资本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社会最鲜明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知识经济”最早是由联合国研究机构于1990年提出的,而对其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但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意义上对知识经济进行界定,如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基于知识的经济”这一概念,提出“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科学和技术)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和传播(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二是从知识经济的特点上归纳出知识经济的定义,如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等。
连续不断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形态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主要社会消费对象是知识阶层。知识经济的消费或使用,是以高科技产品和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为主的,这也是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最大的不同。从总体上看,知识经济不属于温饱型经济,而属于小康型或富足型经济。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对知识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物质条件下,知识经济才会在一种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的意义上出现。在小康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知识产品的需求具有比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得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对质量好、花样多、款式新、服务周到的知识产品的追求,将成为市场主流。一个知识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收益,就必须连续不断地创新。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或技术的优势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创新的连续性,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呢?这就需要建立较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其中,培养跨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是基础。(www.xing528.com)
说到人才的培养,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大科学”“高新技术”和“科技经济一体化”。以往的学科分类有着细化或者专门化的特点,现在则有一种综合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些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同时,各学科之间也不再分门别类,出现了一批交叉型学科,各个学科之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要求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其表现为许多重大的问题如环境、人口等,都需要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个领域之中,更多的是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才通力合作来完成。传统单一学科性单兵式的科技创新正在被现代多学科性集团式的科技创新所取代,科技创新也同样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多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多科研部门、多高等院校间的联合,多学科专家间的协作和相互启发,以及由此形成的优势互补效应,正在成为科技创新型经济的新增长点。创新体系的发展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要求传统的单一型、专门型人才培养向跨专业型人才培养转变。不仅要求那些从事科研的人员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同时要求具有相邻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利用。只有将这样一大批的高素质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去,才能发展并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得以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的持续性,而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正是这个灵魂的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