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体系构建成果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体系构建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一般把物理、化学、半导体等学科称为硬科学,而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寻求最佳方案和最优决策的综合研究等称为软科学。另一类是横断科学。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认识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三)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体系构建成果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产生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加速化、综合化、社会化以及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科学技术由原始综合发展到初级分化,进而发展到以综合为主的分化与综合的有机统一,反映了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有了巨大飞跃,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对四千多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在19世纪中叶以前,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由于学科分化;而在19世纪以后,由分化和综合产生的新学科数几乎相等;20世纪以来,各学科发展中一方面分化得更加精细,另一方面相互渗透,出现高度综合,即科学技术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上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

1.学科的高度分化

学科的高度分化是指学科知识的进一步专门化。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所属学科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加,力图沿着开辟出的相对独立领域向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扩张,从而不断分化、演化出新的学科;二是通过分化,寻求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有机联系和共同特征,为新的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提供前提和基础。例如,物理学分化为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生物学分化出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生态学又进一步分化为动物生态学、海洋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在人类学领域又有地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犯罪人类学、妇女人类学、工业人类学、古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人口人类学、认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现象人类学、象征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等。

2.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高度综合标志着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依赖和交错发展,以及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其表现如下:第一,这种综合不仅发生在各知识门类内部和各分支学科中,而且由于各知识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跨学科、跨学科门类的综合现象。例如,物理与化学相互渗透产生了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学与物理学相互渗透产生了生物物理学;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的粒子物理与研究整个宇宙的学科也融合在一起。第二,这种综合不仅表现在科学或技术内部,而且表现在科学同技术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上。如计算机技术就是数学信息论仿生学半导体技术、电子学等的综合成果。卫星飞船的发明也是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综合成就。第三,这种综合还表现为日益增多的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以特定的自然界客体为对象,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加以综合研究,这类学科出现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以材料科学为例,其研究的“材料”按物理性质可分为高强度材料、高温材料、超硬材料、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透光材料等,所以研究材料科学需要物理学、化学、结晶学、量子化学、热力学材料力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管理科学,也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等学科。第四,这种综合还表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上,并通过这种交叉和渗透形成一批边缘学科或综合性学科,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技术经济学、技术美学、数理语言学、行为科学等。由此产生了两类特殊学科:一类是软科学技术。所谓软科学,是借助电子计算机中的软件和硬件来命名的。人们一般把物理、化学、半导体等学科称为硬科学,而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寻求最佳方案和最优决策的综合研究等称为软科学。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软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如战略科学、规划科学、咨询科学、领导科学等。同时,在软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批软技术,如决策技术、预测技术、咨询技术、可行性研究技术等。另一类是横断科学。这类科学不是以特定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而是横向伸展到客观现实的一切领域中去,用抽象的方法去研究它们所共有的规律,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未来学等。目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横断科学所产生的许多特有的途径和科学认识方法,为科学研究的综合化提供了新的途径[1]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突出特点。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认识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下半叶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严重脱节的。技术的发展主要来自生产实际需要的刺激,而科学又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理论概括。比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就是从手工工场生产需要出发,在工匠长期生产经验积累基础上出现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热力学理论。以往,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生产推进技术,技术推进科学”,即生产—技术—科学。(www.xing528.com)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例如,19世纪后期以电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就是在科学实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建立起电磁学理论,同时促发了电力技术革命。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科学理论发现领先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领先于生产应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先有了量子力学理论,而后人们运用这一理论研究固体中电子的运动过程,建立了半导体能量模型理论,从而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蓬勃发展起来,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再如核裂变理论和质能关系理论的发现,促进了核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原子弹和原子核反应堆,使核能在军事航运、发电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等等。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演变为科学带动技术,技术推动生产,即科学—技术—生产。

(三)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

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新兴交叉、边缘、综合学科的大量涌现,都表明人类知识已经交织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特征使得科学研究无论在规模、速度、手段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以及复杂程度上,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科学的社会化

所谓科学的社会化,是指科学研究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张,以往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选题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是集体研究方式。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又逐步扩大到国家规模,一系列跨学科、多学科、大规模的研究课题,往往是通过国家规模的形式完成的。有的科研项目甚至单凭一个国家研究都无能为力,只有借助国际力量才能成功,例如由中、美、日、法、德、英六国合作共同完成的,被称为“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结构图绘制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科学研究开发机构积极谋求跨国、跨地区的集团化,打破企业和国家界限,发挥各部门与企业的多种优势,组建了多企业、多国家共同参与的研究组织。科学研究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科学研究劳动成为社会化的劳动,从而形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化特点。

2.科学技术不断向社会各领域渗透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其影响不仅涉及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而且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想方法、伦理道德等亦产生深刻影响,是影响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社会机体的所有毛孔全面渗透,从而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现代文明社会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社会正成为科学化的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