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全面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高校全面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就是要将学生和教师当做高校生存的根本,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切实制定符合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在高等教育树立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的前提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优化也是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的教育系统内部应当自觉优化课程系统,推动高等教育教育内容方面的改革提升。

高校全面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1)弘扬人文精神建设,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而新的社会形势也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在注重知识、注重创新的当今时代,社会需要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先进科技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寄寓了新的期望,使得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的各高校在学校发展方向、教学目标、教学规划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有了崭新的内容。高校应当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摒弃传统的把保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取得文凭作为教育目标的思维观念,应当树立不断创新、培养综合全面高素质人才的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新兴产业和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应当承担起自身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自身发展。

在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些校园内部出现不正之风,学校内部管理混乱,校风校纪颓废,这样就影响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摇篮,也是大学生走进社会的集结地,只有通过高校的培养,学生才能够拥有改变社会的思想和技能,也才能够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者。在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选择的专业影响着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的选择方向,所以针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很多学生都受到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校园之内往往有很强烈的行政管理氛围。

这个氛围的形成主要是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管理者在管理高校的过程中,是以管理企业的思想进行的,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高校的潜在价值;再者,大学校园的学者自身肩负着探索社会和文化的使命,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的教育历程中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育的质量,还应该弘扬人文精神建设,这样才能够让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赢得教育理念的真谛。

(2)确立“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就是要将学生和教师当做高校生存的根本,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将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依据,努力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还要建立“以师为先”的观念,认识到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价值,尤其要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权,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为教师的才能提供施展的平台。“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要求高校用一个平和的态度面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其中的精华吸收并加以利用,实现中西方管理优势的互补。“不同”指的是,在学习国外思想的基础上也不能失去自我。高校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拥抱世界,博各高校之长,创造出适合本校的特色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虽然学校也承担着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服务等等基本职能,但是人才的培养仍然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过度重视科研的发展,将其摆放在主导位置,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这一高校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使得学校的所有管理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体现出社会、知识和学生发展的最新需求。

(3)切实制定符合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树立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的前提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优化也是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的教育系统内部应当自觉优化课程系统,推动高等教育教育内容方面的改革提升。

我国各高校应当建立系统有效的培养教育考核机制,根据培养周期的特点,在学科基础、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培养等方面提高高校教育水平。高校应当强化专业学科基础,还应当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水平。强化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鼓励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探究的精神。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鼓励自主性学习,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深化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专业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专业结构布局,实现高等教育的培育内容和社会发展轨道的对接,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往往这些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学校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未来发展道路不明确。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持续扩张,院校管理已经不仅仅限定在日常教学管理层面上,想要令这一系列院校得以高水平地运作下去,就必须依照企业化标准予以监督管理。在此期间,教师的具体职责,则是在确保向学生传授足够数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和其余单位倾力合作处理好整个校园的管理事宜。归结起来,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转型应当确保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一般而言,高校在院系管理上面应当有一个专业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历上面,高校应当鼓励设置双学位制度,只有扩展了知识范围,才能培养综合型人才。在选修的课程上面,不应该设置限制条件,学生应当自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由于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对高等学院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院不应当仅仅依靠学年制,更需要创立一个新的制度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学分制是目前高等学院所需要的模式,学生只要满足学院限定的分数就可以毕业,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及时地为社会输送人才。最后在授课教师上面,学生应当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有根据自己的喜爱,上课才不会走心。

(4)细化质量管理准则,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细化高校质量管理目标,建立灵活、开放的测评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重要保障。要尽快建立起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与高教测评机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符合现代高教发展规律。市场化的测评机制有利于激发竞争,使高校充满活力,促使大学管理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同时,市场运行易导致盲目竞争乃至越轨行为,并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或资源浪费,故市场评估机制必须在国家适当调控引导下,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建立起与生产水平相一致的社会化高教体系。

高校首先要对专业教学课程实施立项拨款,做到专款专项。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建立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为多层次测评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其次,高校须树立积极的市场竞争理念,必须转变干部、教师职业终身制的观念,强化岗位管理,要树立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观念,破除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落后思维,促进人才流动。同时要坚持纠正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重评审轻聘任”的观念,要强化岗位竞争机制和聘任制,实行真正意义的多层次测评。高教管理社会化进程中自然会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还需重建学生的评价体系,拓宽学生的测评通道。单一的学分制对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束缚过多,高校要建立与创新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测评体系,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时间以及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特点建立健全对实践平台、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机制。

(5)建立校内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合作机制

教师、学生、课程以及教学设施都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管理、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的管理都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保障整个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建立校内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合作机制,可以在制度上将各管理部门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通过沟通和协同合作来逐步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有效地解决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序健康发展。

(6)提高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我国高等院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有行政级别的划分,而行政级别影响着高等教育院校自主改革的能力,但是在目前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院校自身与改革分差的情况。再者因为高等院校中不完善的管理体制,让甚多的职位都存在空位或是架空的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恶性的循环。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高等院校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优化岗位,并提高选拔和竞聘的标准,在被聘用之后,应该对职员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这样就能够稳定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的环境。在行政化和级别化路径的改革方向中,应该系统并客观地增强学习的意识,利用优良的外部环境配合内部环境,加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造,这样才能够优化整体的体制环境。

高等学院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对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水平要有一个要求。时代在发展,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跟从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高等教育学院,不仅仅是学生要学习知识,教学管理者也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对社会有需求的人才。各个职能部门管理工作者也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能,当然,如果有必要最好能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教师应当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去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面应当注重交流,亦师亦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思想工作上也要与时俱进,课堂上要及时地输入最新的思想,不要过多偏重课本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动态,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7)在人才培养上树立起三学一体的训练指导体系

归根结底,就是依照最新的人才培养指标明确有关专业学生须具备的岗位技能,之后配合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等环节完成课程对接任务。而这部分课程规划期间,教师须争取将理论、实践、校外顶岗三类工序流程的合力效应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进一步树立起三学一体课程体系。换句话说,就是保证将实践应用融入到不同专业教学活动之中,在确保适当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比重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强化素质教育力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锻炼出不同岗位所需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避免日后就业时出现眼高手低的消极状况。而为了令高校学生的职场应变潜力得以逐步深层次释放之余,彰显出标准化的服务理念、服从态度、团队合作精神,高等教育还须额外赋予不同专业课程深刻的复合性与应用性特征,即在凸显理论知识的适用效果之后,健全每个学生的职业知识架构,随后设置适当规模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心理素质测评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户外训练拓展基地等,使得学生群体的身心得到完善性的建设。

除此之外,实际教学期间还应该积极拓展四段式教学路径。具体就是要求教师在遵循“学习-实践操作-补充完善-重复实训”的工序流程基础上,配合企业内部实践技能和素养衍生规律、不同阶段所需锻炼的技能和汲取的知识经验等线索进行课程整合式设计,避免大理论课堂的重复出现,顺势拓展出在校学习积累、实习体验、能力完善提升、灵活应用等四类阶段。

(8)着重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力量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来说办学模式的特点是扩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向的重要角色,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学院在招生后应当着重考虑师资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师力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体水平。师资分配的不合理,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身体或者情绪会受到影响,上课的水平也会下降;另一方面,教师花在教学任务上面的时间过长,不利于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因此,高校应当根据招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好教师人数,此外,招聘教师的时候不应当因为急需还忽视质量的问题。其次,做好培训工作,只有当教师水平达到要求才能上岗,要知道教师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

所以关键在于在课程规划时要基于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尽快整改过往单调乏味的照本宣科类授课形式,依照社会实际要求进行多元化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如在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教育时,为了尽快赶上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规范标准,须在摒弃既有的中文授课习惯基础上,沿用双语教学技巧,进一步加大对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培训力度。在此期间,作为指导教师须依照行业最近发展动态、各类学生既有素质和能力基础,进行和国际接轨且难度适当的讲义内容编辑,同时鼓励学生购买使用达到国外权威性和实用性要求的参考书目,还有就是分别加大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探讨、团队项目等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确保学生可以进一步迎合行业发展历程与趋势进行学习之后,不定期地邀请知名的专业人士步入校园开展讲座活动,令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方便日后到高级酒店进行细致性参观和深入交流以外,还产生对今后自身从事行业较为深入的感知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