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三维构造解释和成图技术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三维构造解释和成图技术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就是建立目的层的地层格架,判识断裂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构造演化,发现并描述各类构造圈闭;同时,它也是后续古地貌解析、沉积层序及地震相分析和储层预测的基础。因此,构造图的绘制是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与整个地震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系重大。根据等值线参数的不同,地震构造图可分为两大类:等T0图和等深度构造图。这是目前绘制地震等深度构造图最常用的方法。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三维构造解释和成图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就是建立目的层的地层格架,判识断裂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构造演化,发现并描述各类构造圈闭;同时,它也是后续古地貌解析、沉积层序及地震相分析和储层预测的基础。

1.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含义

依据位于测线或测线附近的钻井、录井所取得的地质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剖面上各种反射层的特征(如时间深度、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等)推断各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通过追踪目的层同相轴并达到闭合可以得到层位解释数据,分析地震资料上所反映的各种地质和构造现象,如断层、地层尖灭、不整合、古潜山等。最终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并完成二维三维空间的构造解释,以及各种可能含油气圈闭的解释。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和储量的大小,并为钻探提供井位。

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在于,建立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地质剖面的联系;分析地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地震响应;善于识别和区分地震假象;正确认识和理解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准确理解沉积岩沉积地区,地震剖面上大多数反射是干涉复合的结果;地震资料解释的质量取决于解释人员的知识水平(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油藏工程)、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经验、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如图5—3所示为中国南方某页岩气研究区过井的地震解释剖面。通过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基础上,以4线×4道网格精细解释700 km2三维地震工区,地震反射层位包括侏罗系东岳庙段泥页岩顶界面(J1M)和底界面(J1dy),内幕反射包括泥岩和页岩之间的反射界面(J1dym)。东岳庙段泥页岩顶界面(J1M)是连续的强波谷反射特征,J1dym和J1dy为连续的强波峰反射特征,无论是手工还是自动解释都比较容易。在地震层位精细解释时,以追踪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和地层界面为原则,不仅仅是追踪强反射的波峰或波谷,而是根据沉积界面形成的机理,推测地层界面的位置,尽可能地使层位的解释接近地质界面。在剖面地震相变化的位置,由于岩性的变化引起同相轴的尖灭或相位反转,层位的解释依赖于相邻测线的层位解释趋势和全区测网的闭合。

图5—3 过井的地震剖面

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和地层内部反射结构分析,工区东岳庙段页岩段顶底界面都是强波峰连续反射。在页岩段内部其含气页岩顶界面是灰质页岩的反射,该界面主要是不连续波峰反射,但在工区东北部由于页岩厚度的变化,反射界面不明显。为了较好地刻画含气页岩顶界面,使用了层位自动调整技术(如图5—4所示),即在页岩的顶底界面解释的基础上,自动追踪含气页岩波峰的位置(如图5—5所示)。

图5—4 地震层位自动调整技术示意图(www.xing528.com)

图5—5 利用地震层位自动调整技术解释的含气页岩顶界面

2.地震构造图

地震构造图是以地震资料为依据作出的一种平面图件,它以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以及一些符号(断层、超复、尖灭等)直观地表示出某一层的地质构造形态。它是地震勘探的最终成果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构造图的绘制是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与整个地震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系重大。

根据等值线参数的不同,地震构造图可分为两大类:等T0图和等深度构造图。等T0图可由时间剖面的数据直接绘制,在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等T0图必须经过时—深转换变成等深度构造图后,才能作为井位设计的依据。

绘制等深度构造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 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直接读出某一层的T0值,作出等T0构造图,再利用研究区的平均速度曲线进行空间校正,得到真深度构造图。这是三维勘探普及前广泛采用的较好的方法。② 以经过三维偏移的三维数据体为基本资料,利用垂直剖面读取某一层的T0值,做出等T0构造图,或利用水平切片可以快速地作出等T0构造图,再由T0数据进行时—深转换(不再需要空间校正),作出真深度构造图(如图5—6所示)。这是目前绘制地震等深度构造图最常用的方法。

在进行时—深转换时,目的层以上地层的平均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般情况下,平均速度不仅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在横向上也因地层厚度、异常体的分布而变化,这就存在着等T0图与构造等值线图转换过程中的变速问题。解决变速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速度场。对每一个速度谱分析点,由速度谱资料获取叠加速度,根据叠加速度求取均方根速度,再利用均方根速度得到层速度,进而求取该点处每一个反射界面(旅行时间)的平均速度。这样对所有的速度谱分析点均作上述处理,即可得到对应于每一个x、y、t的平均速度值。在对等T0图进行时—深转换时,利用速度场可以对每一个x、y、t点提供一个平均速度值,实现变速转换。但是由速度谱建立的速度场分辨率低、深层误差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井点的准确时—深关系进行校正。

图5—6 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顶界面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