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观测系统论证成果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观测系统论证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最大偏移距最大偏移距大致等于最深目的层的深度h,则最大偏移距为4 300 ~6 450 m;为保证动校拉伸不宜超过12.5%,则大偏移距不宜超过4 450 m;速度分析的精度误差不宜高于6%,则最大偏移距应该不小于2 550 m。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我们将最大偏移距选取为4 500 m。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观测系统论证成果

1.技术难点及技术对策

(1)该工作区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可以通过加大药量和调整井深来改善资料品质。不过在保证目的层清晰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小药量,获得较高频率的地震记录,以提高分辨率。

(2)工区覆盖面积大,必须做好精细表层结构调查,指导激发井设计。

(3)采用小道距增加空间波场的采样;采用合适的排列长度,改善目的层成像效果;采用较高覆盖次数,提高目的层和小断块的成像精度。

2.地球物理参数

为了更有代表性,特选取贯穿工作区中部的地质剖面的中心位置作为该次论证点的位置,如表2—1所示。

表2—1 论证点

1)道距

地层倾角为16°,反射最高频率为77 Hz,均方根速度为3 600 m/s,依据式(2—24)计算出道距为44 m。

设界面深度h为2 500 m,地层为各向同性弹性介质,自激自收的双程旅行时为1.388 s,地层速度为3 800 m/s,地震波主频为55 Hz,根据式(2—7)计算出第一Fresnel半径约为300 m。

在满足上述因素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道距对于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具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将道距选择为20 m。(www.xing528.com)

2)最大偏移距

最大偏移距大致等于最深目的层的深度h,则最大偏移距为4 300 ~6 450 m;为保证动校拉伸不宜超过12.5%(如图2—8所示),则大偏移距不宜超过4 450 m;速度分析的精度误差不宜高于6%(如图2—9所示),则最大偏移距应该不小于2 550 m。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我们将最大偏移距选取为4 500 m。

图2—8 动校正拉伸与排列长度的关系

图2—9 速度分析误差与排列长度的关系

3)覆盖次数

考虑到后期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需要,应尽可能地提高覆盖次数,本次覆盖次数采用45次。

4)检波器的埋置方式

采用矩形或者X形组合方式,组内距1 m,两串12个检波器组合接收,具体通过试验确定。

5)仪器因素

采用法国产Sercel—408UL地震仪进行采集,采样率为1 ms,记录长度为6 s。该仪器压制噪声效果好。由于采集站和检波器接头为一体,防漏电能力强,具有先进的分布式布设大线技术,确保了电缆的正确铺设和对噪声、漏电的压制。该仪器精度高、频带宽、灵敏度高,能充分保留高频信息,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分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