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与流求的航线
前面已经论述朱宽、陈稜赴流求的情况,至于他们赴流求的航线,朱宽是从泉州港的岱山出发,先到澎湖,然后到流求。陈稜的舰队是从义安郡(今潮州海阳)出发,“帝遣武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郡浮海击之。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事实上,一直到明代中期,中国的地图还是将台湾画成两截,北部往往被标为流求,南部为鼊屿,另一个群岛是澎湖。隋代的帆船航行主要靠风力,陈稜在冬末南下义安郡,又于初春北上澎湖及流求,他们南下时是顺着北风,而其北上时是趁着初春的南风。澎湖位于泉州的东南面、东山岛的东北面,若是从泉州港出发,他们先要逆风到澎湖,而后再转向北方的流求,以古人的航海技术而言,逆风出海,不是不可能,但比较适宜小型帆船,对大型船队而言,一定要求顺风,逆风出海会给船队带来许多麻烦,因此,陈稜的船队在初春时期选择义安郡的东山港出发。[1]
2.隋与林邑的交通路线
隋代,在今越南北部仍设交趾部(治今越南河内)、九真郡(治今越南清化)、日南郡(治今越南荣市)。日南郡以南即林邑。据《隋书》卷五十三《刘方传》载,仁寿末年,刘方在镇压交州俚人李佛子叛乱后,开始经略林邑。他派钦州刺使宁长真等以步骑出越常,自己亲率“舟师趣比景”。越常地无考,比景当今越南广溪、广泽一带,则刘方舟师应从红河口附近入海(今北部湾),而准备在广溪、广泽一带登陆。大业元年(605年),刘方水军抵海口(今越南灵江口),击退林邑王范梵志军队。隋军渡阇黎江(今越南曰丽河)南下,攻破林邑王的象队,济区粟(今越南广治西北),进至大缘江(今越南香江或其支流,一说越南大占海口)。在此击破林邑王设险的要塞。经过马援铜柱(后人附会东汉马援经略日南时遗物),南行八日,攻破林邑王都典冲(今越南维川南),林邑王弃城奔海。隋平林邑后,刻石纪功,于其地置荡州、农州、冲州,不久又改作比景郡、海阴郡、林邑郡。后林邑王收复失地,遣使谢罪,每岁朝贡不绝。
3.常骏出使赤土的路线(www.xing528.com)
隋代,赤土国分别于大业四年(608年)、五年(609年)、六年(610年)三次来长安。赤土国“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所都”。从赤土国“东波罗刺国,西婆罗娑国,南诃罗旦国,北拒大海,地方数千里”来看,赤土国应在今马来西亚吉打至吉兰丹间,即地跨马来半岛中部东西两岸。大业三年(607年)十月,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从南海郡(治今广东广州)乘舟出发,“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今越南岘港角)而过,到达与林邑相对的陵伽钵钹多州(今越南占婆岛),复南行至师子石(今越南南岸外的昆仑岛或附近岛屿),其西皆岛屿相连。舟再行二三日,西望见狼牙须国(今泰国北大年一带),南达鸡笼岛(今大雷丹岛,一说吉兰丹),这里已是赤土国境内,赤土王派人率三十艘船来迎接,又经过一月到达赤土国都(应在今马来西亚内陆)。[2]
常骏返回的海上航线与来时不同,由赤土国“浮海十余日,至林邑东南,并山而行”,当是从今马来半岛东岸向东北航行而达今越南南部。由此,“循海北岸,达于交趾”,当沿今越南东海岸北上到达交趾郡。
4.隋代真腊等国来贡路线蠡测
东南亚诸国除林邑、赤土外,真腊等国也频频来到隋庭。真腊原是扶南属国,位于今东柬埔寨北部和老挝一带。6世纪时,真腊崛起,7世纪取代扶南而成为中南半岛南部大国。《隋书·南蛮传》提及真腊国的大致位置及与隋边境的距离,文曰:“真腊国,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车渠国,西有朱江国。”隋日南郡南界当约今越南义静县南界,车渠国当中南半岛南端,朱江国当在今缅甸境。真腊于大业十二年(616年)遣使贡方物。虽未载海上航线,应当是从真腊东南部入海,沿今越南东海岸附近而至日南郡,与赤土国朝贡路线大体相同。至于大业十二年同来的婆利国,据《隋书·南蛮传》所载,“自交趾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当与赤土、真腊、林邑等国至隋航线大致相同,只不过是略有延伸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