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折

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折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经班超“定西域”,确保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直至隋唐统一中国以后,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才又得到恢复和发展,使这条陆上丝路重放异彩,再度辉煌。唐代,东西方的航海家、商人在这条航线上已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不断改善所使用的船只,海上航行基本上已畅通无阻。尽管如此,在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仍以陆上丝路为主。

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折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后,我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长期沿着此路展开。这条陆上丝路西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或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古铜滩附近),越过茫茫的白龙堆大沙漠,沿天山南北麓或昆仑山北麓,翻过葱岭,经中亚各国,前往西亚、南亚地区直至欧洲。东汉,经班超“定西域”,确保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两汉时,通过这条商路勾连东西,互通有无,商贸繁盛,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西域各国与中原地区割据政权之间的联系基本中断,陆上丝绸之路也几乎中断。直至隋唐统一中国以后,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才又得到恢复和发展,使这条陆上丝路重放异彩,再度辉煌。

汉武帝时就已开通了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以今斯里兰卡岛为中转港的东西方丝绸贸易活动;在南北朝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时已能越过印度洋到达阿拉伯海、波斯湾,可以与阿拉伯国家直接进行丝绸交易。与此同时,早在东汉时,西方罗马帝国也已派遣使臣直航来到中国。唐代,东西方的航海家、商人在这条航线上已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不断改善所使用的船只,海上航行基本上已畅通无阻。尽管如此,在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仍以陆上丝路为主。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穿越茫茫戈壁沙漠、翻越崇山峻岭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各国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大,经常因政局的动荡而被迫中断。早在西汉初开陆上丝路时,就曾“三绝三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基本上已梗塞不通了;在唐代,由于7世纪唐朝灭东、西突厥军事行动,七、八世纪唐朝与吐蕃争夺西域战争,8世纪中叶唐朝与黑衣大食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塔拉斯)的军事冲突以及大食对波斯、吐火罗、安国、拔汗那等国的军事扩张行动等,也使陆上丝路通行受到影响,不得不避开战祸区绕道而行。尤其是天宝十年(751年)怛罗斯战役之后,大食控制了中亚,切断了唐朝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从此唐朝致力于经营与海外诸国的海上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势力扩展到陇右河西地带,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停滞。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克服陆上丝绸之路上述的种种局限,尤其是随着海上运输条件的改善,造船业的发展使海上运输工具载重量、安全系数均得到大大提高,海路贸易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108],如陆上运输工具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运输量少,费用高,消耗大,运输时间长;而海上运输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损耗小,运输时间短等。此外,陆上丝路对外发展有一定局限性,它只是向内陆方向发展,即不断地向西发展;至于向东日本,向东南亚地区、印尼、菲律宾以及向非洲、美洲等地区发展就有一定困难,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洋与外界联系,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也更为广阔。[109]

【注释】

[1][唐]魏征等撰《隋书》卷二十七《百官志中》,中华书局,1973,第756页。

[2][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十八《鸿胪寺》,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505页。

[3][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隋文》卷十七《文帝安边诏》,中华书局,1958,第4117页。

[4][唐]魏征等撰《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中华书局,1973,第1581页。

[5][唐]魏征等撰《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中华书局,1973,第1580页。

[6][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大业六年正月丁丑条”,中华书局,2014,第5756页。

[7][唐]魏征等撰《隋书》卷二十八《百官志下》,中华书局,1973,第798页。

[8]黄启臣主编《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第96页。

[9][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八《边防·海南序略》,中华书局,1988,第5088页。

[10][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北狄·渤海传》,中华书局,1975,第6183页。

[1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四《杨收传》,中华书局,1975,第5394页。

[12][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九《中书侍郎》,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275页。

[13][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九《通事舍人》,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278页。

[14][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四《主客郎中》,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129页。

[15][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十八《鸿胪寺》,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504—505页。

[16][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四《主客郎中》,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129—130页。

[17][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八《诸使中·节度使》,中华书局,1957,第1425页。

[18][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八《诸使中·采访处置使》,中华书局,1957,第1421页。

[1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中华书局,1975,第1389页。

[20][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八《诸使中》,中华书局,1957,第1425页。

[2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五十《兵志》,中华书局,1975,第1328页。

[2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第424页。

[23]黄启臣主编《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第99—100页。

[24][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中华书局,1975,第1257页。

[25][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八《帝王部·却贡献》,台湾中华书局,1996,第2025页。

[26][宋]王溥:《唐会要》卷一百《杂录》,中华书局,1957,第1798页。

[27][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卷二十二《诸互市监》,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第580页。

[28][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十四《市二·关市令》,中国书店,2016,第930页。

[29]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303页。

[30][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东夷·高丽传》,中华书局,1975,第5320—5321页。

[31][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贞观十八年十二月甲寅条”,中华书局,2014,第6329页。

[32][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庚辰条”,中华书局,2014,第6330页。

[3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大食传》,中华书局,1975,第5316页。

[3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零九《阿史那社汆传》,中华书局,1975,第3290页。

[35][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波斯传》,中华书局,1975,第5313页。

[36][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贾二强点校,中华书局,2002,第97页。

[37]黄启臣主编《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第97—98页。

[3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四十八《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第2088—2089页。

[39][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义》卷六《名例》,钱大群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208页。

[40][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孔巢父附子戣传》,中华书局,1975,第5009页。

[41][宋]窦仪等:《宋刑统》卷十二《户婚律·死商钱物》,吴翊如点校,中华书局,1984,第199—200页。

[42]穆根来等译《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华书局,1983,第18页。

[43][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十《文宗·太和八年疾愈德音》,商务印书馆,2005,第18页。

[44][阿拉伯]苏莱曼:《苏莱曼东游记》,刘半农、刘小蕙译,华文出版社,2016,第89页。

[45][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中华书局,1974,第812页。

[46][唐]陈守中:《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碑铭》,《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二,中华书局,1983,第9319页。

[47][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刘陟传》,中华书局,1976,第1808页。

[48][清]梁廷枬:《南汉书》卷十《黄损传》,见《岭南史志三种》,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313—314页。

[49][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八《闽九·陈岘传》,中华书局,2010,第1401页。

[50][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五《闽六·张睦传》,中华书局,2010,第1377页。

[51][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五《闽六·刘山甫传》,中华书局,2010,第1378页。

[52]张海瀛:《中华族谱集成》(第6册)《王氏谱卷》,巴蜀书社,1995,第527页。

[53]傅宗文:《沧桑刺桐》,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第412页。(www.xing528.com)

[54]李定广:《罗隐集系年校笺》,人民出版社,2013,第942页。

[55][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百零七《刘铢传》,中华书局,1976,第1415页。

[56][宋]张津等:《乾道四明图经》卷一《总叙》,见《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7册),杭州出版社,2009,第2880页。

[57]耿元骊:《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4期。

[58][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贞观四年十二月甲寅条”,中华书局,2014,第6196页。

[59][唐]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历代制下》,中华书局,1988,第368页。

[60][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商务印书馆,2005,第217页。

[61][唐]元结:《问进士·第三》,《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中华书局,1983,第3860页。

[6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薛玉坤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第286页。

[63][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越州》,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第618页。

[64]陈高华等:《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出版社,1991,第21页。

[65]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1989,第195页。

[66][唐]魏征等撰《隋书》卷四十八《杨素传》,中华书局,1973,第1283页。

[67][宋]熊克:《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二十三,北京图书馆,2005,第501页。

[68][唐]魏征等撰《隋书》卷三《炀帝纪上》,中华书局,1973,第63—64页。

[69][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大业元年八月乙巳条”,中华书局,2014,第5727页。

[70][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大业元年八月乙巳条”,中华书局,2014,第5727页。

[71][唐]魏征等撰《隋书》卷六十四《陈稜传》,中华书局,1973,第1519页。

[72][宋]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大业七年二月壬午条”,中华书局,2014,第5761页。

[7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四《崔融传》,中华书局,1975,第2998页。

[74][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鲁迅校勘,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第8页。

[75][唐]释惠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一《破舶》,徐时仪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589页。

[76][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77][宋]王谠:《唐语林》卷一《政事上》,周勋初校证,中华书局,1987,第60页。

[78][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62页。

[79][唐]释惠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船舶》,徐时仪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851页。

[80]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1989,第196—199页。

[81][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82][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83]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127页。

[84][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85][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86][唐]李筌:《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水战具篇第四十》,张文才译注,岳麓书社,2004,第226页。

[87]于金良:《车轮舸—现代轮船的始祖》,《中国水运报》2010年10月27日。

[88]阎根齐:《南海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2016,第198—199页。

[89][明]黄佐:嘉靖《广东通志》卷三十一《政事志·战船》,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1997,第772页。

[90]高宇:《论福船船型演变及历史影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91]阎根齐:《南海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2016,第201页。

[92][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中华书局,1974,第809页。

[93][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五《契盈属对》,黄宝华整理,大象出版社,2017,第136页。

[94][清]郑方坤编辑:《全闽诗话》卷一《王延彬》,刘大治、陈节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第47页。

[95][新加坡]林亦秋:《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盛世收藏》2010年3月18日。

[96][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博物·贾耽》,中华书局,1961,第1480页。

[97][晋]刘徽:《海岛算经》,(唐)李淳风注,中华书局,1985,第1页。

[98][唐]徐坚等:《初学记》卷六《地部中·海第二》,中华书局,1980,第115页。

[99][明]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卷七《地理·山川·泉州府》,明弘治刻本。

[100][唐]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全唐文》卷五百一十九,中华书局,1983,第5274页。

[10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62页。

[10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8,第498页。

[103]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1989,第264—265页。

[104][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天部·风》,《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第6页。

[105][唐]沈佺期:《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卷二,陶敏、易淑琼校注,中华书局,2017,第91页。

[106][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296页。

[107]阎根齐:《南海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2016,第206—209页。

[108]蒋致洁:《试论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兰州学刊》1989年第2期。

[109]杜瑜:《海上丝路史话》,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第34—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