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析方法

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析方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提出的耦合上述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图解释和绘制方法,并引入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校核检验,最后进行三维数字化处理,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最主要的基础数据。图4.5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释4.3.4.2平衡地质剖面的生成平衡剖面技术最早形成和运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目前已成为检测地质构造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的标准方法。

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析方法

工程地质图是综合了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和解译分析等多项工作成果,结合工程建筑需要全面反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图形数据成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图主要包括工程区域地质平面图、横纵剖面图(包括沿各建筑物轴线的剖面图)和不同高程的平切图等。本书提出的耦合上述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图解释和绘制方法,并引入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校核检验,最后进行三维数字化处理,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最主要的基础数据。

4.3.4.1 多源地质数据耦合与剖面解释

综合前述地质数据和结构的解译分析可知,反映工程地质条件的数据多种多样,如地形等高线、钻孔、平硐、实测剖面、遥感图像解译图、地层柱状图、区域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等。由于一些复杂且不确定的地质现象的存在,使得这些地质数据不能完全统一地反映实际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耦合处理分析,形成一致的解释结果。

根据这些不同数据的数据类型和使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数据:

(1)直接可用数据。包括钻孔、平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这是通过地质勘探得到的原始采样数据,精度很高,利用MS Excel、MS Acess或SQL等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后,可直接用于剖面解译和三维地质建模系统中。

(2)间接图形数据。由不同分辨率不同精度的图形组成,既包含分析处理过的原始信息,如三维地形、钻孔柱状图、平硐展示图、实测剖面等,也包括解译分析得到的数据,如通过地质点、遥感图像解译获得的地层界线、断层、褶皱等构造迹线,以及地层柱状图、构造地质图等。这类数据一般利用AutoCAD平台进行二维存储,需要进行耦合统一分析,并进行三维处理才能用于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的一个主要难点是获得的地质数据多样性引起的,为了全面利用这些不同类型和质量的地质数据,并保持这些数据在模型中的一致性,首先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地质剖面统一解释和制作来完成其耦合,但在三维地质建模环境中直接耦合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原始的采样数据往往过于分散,不能直接通过插值和外推来有效地描述地质结构的产状和形态。因此,提供足够的剖面解释对于认识工程条件和三维建模来说都很有必要。

在传统剖面形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耦合多源地质数据的地质剖面解释和制作方法如下:

(1)将综合反映了工程区域地质测绘、勘探和分析成果而绘制的工程地质平面图数字化处理,主要包含地形等高线、地表出露的岩层界线和构造轮廓线(断层、褶皱等),以及勘探数据分布,如图4.5所示。

(2)结合工程需要在平面图上交互定义剖面位置,如图4.5中的Ⅰ—Ⅰ′剖面线。

(3)确定剖面位置后,考虑一定的距离s(0≤s≤r,r定义为研究区域内剖面的缓冲半径)和权重w,选择该位置附近的钻孔和平硐,s越小,w越大,即有s=0,w=1;s=r,w=0。以钻孔为例,见图4.5,取r=100m,此范围内钻孔个数N=8,与剖面线的平均距离=0.5m,平均权重=0.995。

(4)在平面图的基础上,结合岩层剖面分析图和构造地质图,分别计算剖切面与地形面、岩层界面和断层迹线之间的交点,得到点集Pt、Ps和Pf,连接各点集中的点即可形成相应的地形线、岩层界线和断层线。

(5)自动导入钻孔、平硐数据并分析各地质结构产状,对上一步得到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使之与实际数据完全吻合;并采用样条曲线技术对每条界线进行滑顺处理,最终结果如图4.5所示。

该方法基于表格数据、图形数据和相关的地质信息,能够半自动化地完成剖面定义和制作,并提供更为简便和准确的分析手段。采用该方法可形成一系列工程所需要的地质横、纵剖面和轴线剖面图,运用同样的方法在确定的高程下对这些剖面图进行平切求交,可获得不同高程下向深部推断分析的地质平切图,亦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依据。

(www.xing528.com)

图4.5 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释

4.3.4.2 平衡地质剖面的生成

平衡剖面技术最早形成和运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目前已成为检测地质构造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的标准方法。然而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中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简要阐述其基本原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并用于工程地质剖面校核与修正中,使之更为客观、准确。

平衡剖面可定义为构造上可恢复的合理剖面,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变形剖面必须与地面、钻孔、平硐等反映的构造相符合;②剖面上各种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过程符合对岩石变形的最新认识。若真正理解了剖面上的构造是如何形成的,则应该能将剖面复原,当岩层长度或剖面面积在变形和未变形两种状态下相等时,剖面是平衡的;若不相等,且又无法解释,则剖面就是不平衡的。这是平衡剖面技术的主要思想。平衡是一个基本过程和模式,一个不平衡的剖面其地质构造解释肯定是错误的,平衡的剖面也不一定正确,但它能够满足大量合理的限制条件,更接近于真实状态。平衡地质剖面的检验原则是变形前后岩层的体积、面积、长度三者守恒和各标志层长度一致。

基于上面所形成的解释剖面,用恢复法平衡该地质剖面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解释剖面中选取锁定线pl(无层间滑动处),其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平衡的质量。锁定线是指被设在剖面内用以平衡线条长度或面积的理想化参考线,一般应设定一条区域性锁定线和若干条局部锁定线。

(2)在选定的锁定线基础上,按选用的平衡方法(如面积平衡法、长度平衡法等),将变形恢复到原始未变形状态(通常为水平状态)。在此过程中需给出岩层的原始厚度,可用相邻未变形地区的岩层厚度表示。

(3)进行平衡判断。若恢复剖面与变形剖面满足相应的检验条件,则上述解释剖面是平衡的,否则需要修正或加以解释。一般有下列两种情况导致岩层长度不相等:①沉积物是在构造运动以后沉积的;②沉积作用与构造变形同期。这两种情况下后继的年轻地层都会比早先的沉积层长,此时只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则剖面仍然是平衡的。

由此可知,为使剖面平衡,必须根据尽可能充足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接近真实的构造模型,然后进行各项检验,在不能满足检验原则的情况下,应给出合理的解释,推断出实际的深部构造。该技术不仅是检验解释剖面是否符合实际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也是构造分析的一种先进的地质思维方式,值得在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推广使用。

4.3.4.3 剖面数据分层与三维处理

耦合多源数据完成各种剖面图的分析制作后,需要将所有剖面中的各类岩层界线、构造界线等按照统一的“层(Layer)”进行分层归类,这可利用笔者在AutoCAD中编制的程序,通过图层筛选和改变功能很方便地处理,然后根据剖面所在的实际位置坐标或平切高程对剖面进行三维转换,这也可以在AutoCAD中读取预先定义好的坐标或高程数据文件直接进行,在剖面较多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效率。

最后,将所有的空间剖面进行汇总,形成一个总的数据集合Ω,其中包含了各岩层界线集合{S1,S2,S3,…,Sn}(n为岩层数)、断层线集合{{f1u,f1d},{f2u,f2d},…,{fmu,fmd}}(m为断层数)和钻孔点集合{p1,p2,p3,…,pn}等,见图4.6给出的形象示意图,图中①~⑤表示地层,ZK05~ZK11表示钻孔编号。对这些三维数据的空间耦合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仔细检查三维空间中同一层下的横剖面、纵剖面、平切图和钻孔等的线对象、点对象是否相交一致,保证无误后即可将其统一存储并导入三维建模环境中,供地质建模使用。

图4.6 三维剖面分层数据集合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