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土炎天,炎帝文化,华夏族和四夷的历史交融

神土炎天,炎帝文化,华夏族和四夷的历史交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雅·释地》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之说。所谓“四夷”、 “四海”,是华夏族(中国)对处于周边的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族团的简称。王献唐认为, “当时四夷皆炎帝一族,被逐于黄河流域散至四方者也因同为炎帝,故总名四夷。 ”“春秋之世,炎族之强项者为夷,其同化者不为夷,不为夷则无分矣。”

神土炎天,炎帝文化,华夏族和四夷的历史交融

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大意说中原(中国)和周边的各个族团,既有不同的习俗,也有相同的品性。 《尔雅·释地》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之说。所谓“四夷”、 “四海”,是华夏族(中国)对处于周边的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族团的简称。顾颉刚说:“古时,夷人、狄人各方都有。夷、狄、戎、蛮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地域分配。 ” 〔40]

其实,这些按照地域和习俗来称谓的古老族团,早在华夏族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与神农炎帝及其裔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献唐认为, “当时四夷皆炎帝一族,被逐于黄河流域散至四方者也⋯⋯因同为炎帝,故总名四夷。 ”“春秋之世,炎族之强项者为夷,其同化者不为夷,不为夷则无分矣。”又说, “当时所谓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及羌、氐诸族,泰半为炎帝之后。 ”“戎、狄、夷、蛮、氐、羌实为一族,皆炎帝苗裔,名称虽别,族实不分。 ” 〔41]战国策·魏策》云:“黄帝战于涿鹿之野,而西戎兵不至;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 ” “不至”、 “不起”,可以理解为不参与针对炎族的征战之事。说明炎帝族与西戎、东夷与三苗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族亲联系,他们不愿去攻打同族。(www.xing528.com)

华夏族团形成之后,“四夷”在长期杂居交往和通婚过程中,一部分融入华夏族,一部分在原居地或迁徙地“聚族而居”,继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