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寻求养生长寿之道从未间断过,而中医在养生方面就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实为中医养生的真谛。
(一)法于阴阳
季节有生、长、收、藏的过程,自然有风、火、暑、湿、燥、寒不同气候,人体气血也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健康,“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所以,要人法自然,顺应四时阴阳特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保持阴阳平衡,避免六邪侵袭,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二)和于术数
中医所说的“术数”,就是指各种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进行运动养生时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如健康谚语所云:“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勿过劳。”
(三)饮食有节
中医非常强调节制饮食,“谨和五味,食宜清淡”,多样化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达到五味调和。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
(四)起居有常(www.xing528.com)
即根据自然和生命的节律安排作息时间,白天阳气主事之时人要劳作,夜间阴气用事之时人要休息。除此之外,要按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作息,以“顺四时而适寒暑”,保持机体的勃勃生机。
(五)不妄作劳
中医主张不要违背常规去劳作,同时,过度劳倦,将会“劳倦内伤”,但是过逸,“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所以既不过劳,也不过逸,“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语)。劳逸结合、劳逸适度才是养生之道。
(六)精神内守
人的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说,过喜伤心,过悲伤肺,大怒伤肝,过恐伤肾,过思伤脾。《素问·举痛论》也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要注意对情志进行调节与疏导,“精神内守”,及时排除不良的情感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心理健康。
(七)外知所避
外邪是致人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医提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平时,要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古代的伤寒、瘟病、瘟疫,近时的病毒脑、SARS、甲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尤应严格隔离,避其毒气,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