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物候授时、观象授时,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历法。历朝历代都设置有天文机构,配备有专事观测的人员,观测记录天象,编印历书,用于指导农事和占卜吉凶。
(一)天文台
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天文研究,设置有天文机构——天文台。传说夏朝的天文台叫清台,商朝叫神台,周朝叫灵台。周以前的天文台主要是为了祭祀日月而设立的,后才分开而专司观测天文和气象。
西汉时的天文台开始也叫清台,后改为灵台。台上安置了浑仪、铜表和相风铜乌等天文气象仪器,天文学家张衡曾两次被委以太史令之职,直接管辖灵台的观测工作。东汉灵台沿用到三国、西晋时期,直到北魏才被废弃。
唐代的天文台是仰观台,又叫司天台,直接归太史监管辖,天文学家李淳风就是在这里进行观测的。唐代中期,专为天文学家一行建了一座仰观台,为天文学家薛颐建了一座清台,专供其占卜吉凶之用。
北宋时期,科技发达,仅汴京一地就设立了四个天文台,四个天文台都备有大型浑仪,各用铜两万斤铸成。除此之外,还设立了一个校验所,校验浑仪和漏刻的准确性。
金朝在燕京设立天文台。元人进驻大都以前,曾在上都建立过一个回回天文台,由西域人扎马鲁丁主持。回回天文台使用阿拉伯天文仪器测量,并编制阿拉伯天文体系的各种数表,成为阿拉伯天文学在东亚的研究中心。
元初,郭守敬在“周公测景台”原址——登封告成镇建了一座观星台。观星台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表:高台中央的门为表端,由36块石板铺成的“路”为圭,圭长31.19米,台高9.46米。登封观星台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www.xing528.com)
元代官方天文台叫司天台,建在大都城的东南方向,完成于1279年,三百多年以后毁于战争。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可以和中亚的马拉加天文台相媲美。
明清两代的天文台叫观象台,坐落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旁,有54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观象台上安置的仪器,大多是耶稣会传教士设计。
(二)天文观测人员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专事观测的人。《史记·天官书》记载,在上古,高辛氏以前有天文官重和黎,唐、虞时期有羲氏与和氏,夏朝有昆吾,商朝有巫咸,周代王室有史佚和苌弘。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天文官,如宋国有子韦,郑国有裨灶,齐国有甘德,楚国有唐昧,赵国有尹臬,魏国有石申夫。他们往往兼有神职,是帝王的特殊顾问。
东汉时期,级别最高的天文官员是太史令,他管辖天文台和明堂这两个部门。具体主持天文台工作的是灵台丞,灵台丞手下有42个助手,主要任务是观测恒星、太阳、风向、晴雨、时间和校验钟声,分工十分细致。元代以前天文机构的人员配备大体如此。元代的天文机构叫太史院。太史院下设推算局、测验局和漏刻局,共70人。
明朝初年,天文机构只有两个分支机构: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明朝后期,司天监改名为钦天监,内设天文、漏刻、大统历和回回历四个部门。
编制历法和占星是天文机构的两项主要任务,因此中国古代的天文研究一直得到官方的扶持,研究经费、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都有充分的保证,所以,尽管改朝换代,但观测和记录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