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在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的最后一天。“除”,本义是“去”的意思,引申为“易”“改变”;“夕”字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之夜,便有了旧岁到此而除、新岁明日而生的意思,“除夕”也就有了“除旧布新”“辞旧迎新”之意。“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之称,辞旧迎新、消灾祛病之意。
据考证,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古人以击鼓驱除“疫疠之鬼”,祈求来年无灾无难。我国地域广阔,除夕风俗有南北差异。包饺子、蒸馍是北方过除夕的风俗;而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则是南方的风俗。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都有水饺形似元宝,年糕喻“年高”美好在其中。
除夕这天要早起,彻底打扫家里家外的卫生,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年饭”是除夕之夜的重头戏,这餐饭吃的是对一年辛劳的总结,吃的是对来年美好的期盼。家家户户极尽家庭之能,为的就是这餐团圆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吃的是一家人团聚的味道。按照“规矩”,吃团圆饭时,餐桌上的鱼一般不动,只是一种装饰和摆设,因为“鱼”“余”谐音,取“富裕”“年年有余”之意。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碰不得。少数地方,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只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www.xing528.com)
“除夕”之夜,要坚持通宵不眠,熬夜“交岁”,叫守岁。守岁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等。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视为延长父母的寿命。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
“除夕”的另一个高潮就是“交夜”“交岁”时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的习俗,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