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水宝地:理想环境选择及建筑思想的主旨

风水宝地:理想环境选择及建筑思想的主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堪舆最看重理想环境的选择,符合风水标准的环境被称作“风水宝地”。所谓天有三宝,即日、月、辰;地有三宝,即风、水、火;人有三宝,即精、气、神。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也是将理想居住环境称作“风水宝地”的根源。

风水宝地:理想环境选择及建筑思想的主旨

堪舆最看重理想环境的选择,符合风水标准的环境被称作“风水宝地”。

堪舆的理想环境就是一个由山和水围合起来但又有出口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盆地,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所谓天有三宝,即日、月、辰;地有三宝,即风、水、火;人有三宝,即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水龙经》中说“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即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黄帝宅经》的观点更为明确:“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也是将理想居住环境称作“风水宝地”的根源。

一整套风水选择和处理环境的理论与方法,都是以“避风聚水”为宗旨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四个方面。

风水学中,龙指的是山脉,觅龙便是寻山。寻山首先从山的源头开始,古人认为山的源头是祖先居住的最高处,接着找近处山脉的入首处,从远而近,分别称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后简化为祖山、少祖山、主山。要想找到山脉,就得看山的形势,远观势,近观形,总体要求是峰峦起伏,山势奔腾,这是埋藏生气的地方。

砂,指的是主山脉周围的山丘。主山两侧有上砂与侍砂相拥,可以遮挡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远处还有低矮平坦的迎砂,是宝地的象征。风水学还将周围的群山与地上象征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神兽相连,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并将此视为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观水是看水口,水口即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水主财源,要有藏畜之势。

点穴,指的是确定人住的阳宅和葬地阴宅的位置。觅龙、察砂、观水的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决定了穴的最佳所在环境。

堪舆学所谓的“风水宝地”背靠祖山,祖山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前面有案山相对,中间有明堂;有水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即在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最好坐北面南。如此即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生态环境

中国人偏好三面围合而一方出口的盆地,源于中国的早期文明萌发和成熟于中原大地;加之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喜交换和贸易,而围合起来的盆地既有安全感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www.xing528.com)

通俗地说,堪舆学实际就是利用周围环境营造人类良好的生活空间。中国古人们在选择住宅建筑地时会考虑很多方面,靠近水源,面朝流水,能吹到夏日南边来的风,便于生活且有利于农业灌溉,利于粮草生长;选择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的寒风

堪舆学实际上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及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思政实践

2017年1月20日,重庆市政府下发《主城区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的实施意见》,指出,传统风貌街区是悠久的城市历史见证,记录了清晰的城市文脉,承载了厚重的城市情感,彰显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加快推进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有利于传承城市文脉、保护城市遗产、提升城市品质。该意见指出将对28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

时下中国城市兴起了一阵复古风,对古城古街进行重修重建。然“千街一面”是许多地方古街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每到一处,青砖碧瓦、木雕花窗,清一色的店铺门面、手工作坊。这样不仅破坏了古建筑的真实性,也让仿古建筑、仿古街区不伦不类,使得仿古街区彻底沦为商业小镇。

针对以上仿古建筑的修建材料,人们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认为,我们生活在21世纪,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建筑,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地仿造古建筑;另一方则认为,古建筑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仿古建筑不仅必要,而且应该完全依照古代真实模样建造。

请你结合材料、叙述内容和材料中的两派观点,谈谈当今中国人应该对中国古代建筑采取什么态度。

【注释】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