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平民服饰:流传千年的华美文化

中国平民服饰:流传千年的华美文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服饰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经历了数千年的社会变更,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它依据礼制法规的要求而流变,华美精致,丰富多彩,而平民的服饰,在礼制的约束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流传于民间。材料很粗陋的襦衣称为“褐”,老百姓就是穿的这种衣服。《诗·豳风》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写的就是劳动人民连粗陋的布衣都穿不上,生活贫困艰辛的状态。

中国平民服饰:流传千年的华美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经历了数千年的社会变更,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它依据礼制法规的要求而流变,华美精致,丰富多彩,而平民的服饰,在礼制的约束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对于民众的衣着穿戴,《周礼》也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平民的穿着不能超出自己所处的地位,不能“逾越”。一般服装的制式为短衣窄袖身或邪幅(如后世的绑腿)等,衣服的面料为粗质地的麻布,色彩只能用暗淡的灰色,谓之竖短衣。西周的纺织业已较为发达,丝织、麻织和毛织工艺有较大的发展,但绫罗、绢、绮、绵、纨等丝织物只是贵族统治者常用的服饰面料。西周时期的麻织品中有一种非常精细的面料,可以与丝织物相媲美。麻布的精粗以升为单位,80根麻为1升,升数越高麻布越精细。周朝规定,朝服所用的麻织品为二尺二寸宽(约合今天0.56米)的布幅要达到15升以上,这样的麻布精细如丝绸。最精细的按记载高达30升,是皇帝及贵族专用的面料。百姓的服装所用的麻布在10-14升之间,奴隶与罪犯所用的麻布是7-9升。而汉代规定农民农奴只能穿短福,戴巾子或斗笠,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说:“散民不敢服杂彩。”),到西汉后期才能用青绿色。

袍通常是冬衣,为上衣下裳连成一体有夹层的长衣服,夹层里有御寒的棉絮。如果装的是新棉絮,则称为“茧”;以劣质的絮头或细碎麻充数的称为“缊”。在周代,袍是一种生活便装,不作为礼服。军队战士在冬季穿的军服通常也是袍,如《诗·秦风·无衣》里有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是描写秦国军队士兵们在冬天合披袍服共抗寒冷的情形。(www.xing528.com)

襦是较短的袍式上衣,比袍短一些。材料很粗陋的襦衣称为“褐”,老百姓就是穿的这种衣服。《诗·豳风》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写的就是劳动人民连粗陋的布衣都穿不上,生活贫困艰辛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