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姓氏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姓氏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两个概念开始融合混用,直到秦汉时期,姓与氏真正合二为一,不再区分。由此可见,原始的“姓”与人类当时生存的基本单位“氏族”相对应,即一姓一氏族。秦汉以后,除了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皇帝赐姓、避讳或躲避仇家改姓外,姓氏相对固定,对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财产和维系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在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是区分氏族的标志性符号,而氏则是由姓衍生出来的产物。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两个概念开始融合混用,直到秦汉时期,姓与氏真正合二为一,不再区分。

“姓”的古字形(金文)由“人”与“生”组成,意为人所生。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说明“姓”标志所出生的血缘关系,而这种血缘最初是从女性角度来确定的,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母系氏族社会初期,人们开始排除和禁止氏族内部的联姻,实行氏族外婚制。每个氏族和其他氏族交往、通婚,这就需要一个区别于其他氏族的标识,于是不同的氏族就有了本氏族的族名,这就是原始的“姓”。同一氏族名下的全体成员都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从母得姓。我国古代很多姓氏,如上古时期的八大姓(姬、姚、姜、嬴、妫、姞、妘、姒)都从女字旁或带女字底。由此可见,原始的“姓”与人类当时生存的基本单位“氏族”相对应,即一姓一氏族。

大多数学者认为,“姓”的得来与母系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在母系氏族时期,每个氏族、部落的姓均源起某种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物象,比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岩石龙凤虎豹,甚至麦穗、蛇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氏族的始祖母与之接触、感应,繁衍出后代后,图腾物象就成为氏族共同的祖先,成为本氏族成员共同祭祀、顶礼膜拜的保护神,也成为辨认血缘世系和亲属关系的依据以及维系本氏族血缘世系和亲属关系的标志。在《国语》对黄帝后代的记载中,据说其25个儿子中,与黄帝同姓姬的只有两人,即青阳与夷鼓,其余23人均随母姓,而颛顼以前的著名氏族都是以图腾为标志的。后来该图腾就成为这个部落或氏族的代号,即“姓”,可以说图腾物象就是一个氏族共有的姓源。姓产生以后,作为氏族的标志和徽号,其功能是维持同族成员同世系,区分不同血缘的氏族,成为区分族别、维系血缘世系的历史凭证和血缘纽带。

“氏”是姓的衍生物,约兴起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西周时期。马克思把是否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氏族用来划分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根据此理论来看中国远古时期的姓氏,结合《左传·昭公》对于姓氏的记载,可推断颛顼之际我国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最初氏是同姓氏族的名称,后转变成氏族首领承袭的尊号,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太昊伏羲氏。从父系氏族社会到战国以前,“氏”的社会作用主要是用来区别贵贱,因而这一时期形成了同姓不同氏,一姓多氏的社会局面。比如炎帝神农氏是姜姓氏族的始祖,其后裔有祝融氏、烈山氏以及齐、申、吕等多个氏族分支;黄帝轩辕氏是姬姓氏族的始祖,但他的25个儿子又分别成为12个氏族的始祖。随着父系氏族的形成,人们血缘关系都由父系来确认。父系氏族替代母系氏族,是姓氏演变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商朝时期,“胙土命氏”成为姓氏产生的主要途径。商王嫡子享有继承王位的权利,而部分庶子则有“胙土命氏”的分封权利。有功于王室的功勋大臣或臣服于商王朝的部落,会依据各自的社会地位被相应地赐封侯国或采邑。商代的姓氏大为增加,史称“八百诸侯”。《尚书·盘庚》将殷商时期贵族大姓统称为“百姓”。这里的“百姓”,与万民相对,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被王室“胙土命氏”的贵族阶层。史料记载的姓氏有数十个,如殷氏、来氏、宋氏、空相氏、目夷氏等,以国命氏,一部分沿用至今。

周朝建立后广封诸侯,使得周朝成为得“氏”最多的时期。西周“胙土命氏”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天子等级最高,以其王朝的称号命氏,如周天子以周为氏;诸侯王以国为氏,如齐、鲁、吴、郑;卿大夫以封邑为氏,如薛氏、原氏;效力于王室公族的职业技人则以职业为氏,如车氏、陶氏。能被封土命氏的大都是贵族诸侯,若是职业技人,则也是管理平民奴隶的管事。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贵族特有的尊号,所以氏有“明贵贱”的社会功能。此外还有人以官职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如司马氏、司徒氏;以居住地为氏,如东门氏、桐门氏等;以祖先的字为氏等。

秦汉以后,随着周朝宗法体系的崩溃,姓氏不再是封建领主贵族身份的标识,平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姓氏,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西汉时期,姓和氏区别甚微。此后,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每个家族都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姓,子孙代代相传,“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其获得姓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居住地、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www.xing528.com)

2.以古代保留下来的姓作为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为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排行次序为氏。如伯(孟)、仲、叔、季等。

5.以官职名称为氏。如史、仓、库、司徒、司马、司空、太史等。

6.以职业技能为氏。如巫、屠、优、陶、匠、卜等。

7.以祖先谥号为氏。如戴、召、庄等。

秦汉以后,除了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皇帝赐姓、避讳或躲避仇家改姓外,姓氏相对固定,对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财产和维系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