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礼属“五礼”中的嘉礼,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传统大礼。《礼记·昏义》指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这就是说,婚礼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合二姓之好”及“重人伦,广继嗣”的家族大事。婚姻成为传统社会关系的凝聚点,人们通过烦琐的礼仪规范来为之提供保障,由此产生一系列隆重而严肃的婚嫁礼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婚姻的首要要求,它反映古代社会家长制度和包办婚姻的价值观,这不仅在礼俗上得到肯定,而且在政治、法律上也得到认可和巩固。《诗经·齐风·南山》中就有“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说法。《白虎通·婚嫁》进一步解释说:“男不自专取,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据《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记载,古代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道程序,通称“六礼”。
第一,纳采。就是男方家长向女方献礼求婚的礼仪。在此之前,男方家长要先派媒人向女方提亲,称“下达”。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才派使者前去行纳采之礼。古文献详细地记载了这一礼节:“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入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授于楹间。南面,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仪礼·士昏礼》)
第二,问名,即问女子的姓氏名字。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男方要将女方的姓名拿到祖庙里去占卜吉凶,以决定成婚与否。
第三,纳吉,就是男方在祖庙里卜得吉兆后派使者将好的结果告知女方。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至此,这桩婚事就算基本确定。(www.xing528.com)
第四,纳征。又称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郑玄注:“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这标志着双方的婚姻正式确定,订婚手续的完成。
第五,请期。就是男方把初步选定的迎娶吉日通知女方,请女方决定。
第六,亲迎。这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即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到了夫家,还要履行一些仪式,最主要的是“共牢而食,合卺而纁”。“共牢而食” 是指新郎新娘共同食用一牢之肉。把一个完整的葫芦分成两个瓢,夫妻各执一个,饭后用来舀酒漱口,称“合卺”,表示此后夫妻两个合为一体,相亲相爱。
最后还包括一个成妇之礼,即拜见舅姑和庙见,这样婚嫁礼才算真正全部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