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道德规范;另一种是形而下的法令制度。作为道德规范,它是“礼”之存在的内在基础,是社会全体成员产生一切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作为法令制度,它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人与人交往相应的礼节仪式。长期以来,礼仪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礼”的指导下,我国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古典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君子、贤人,甚至圣人,还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影响了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制度的“礼”已不复存在,但“礼”所包含的道德规范仍在发挥作用。
(一)“礼”有助于修身
从孔子开始,“修身”即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一个必要条件,很多儒家经典亦大量论证“修养需要经过礼的规范”的观点。如《荀子·修身》中如是说:“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侵;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从上述可以看到,礼是道德精神的体现,态度礼貌、文明语言、优雅举止的表现是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反映。一个人想要拥有高雅的外在表现,离不开必要的修养;人的道德修养,离不开对礼的自觉学习和接受。
礼是调节人的欲望、避免纷争的标准。荀子认为:“人圣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至于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荀子提出:“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荀子·礼论》)显然,礼对人的言行有规范作用,对人的欲望诉求有引导和矫饰作用。
礼是成事的重要条件。荀子说:“事无礼不成……为政不以礼,则政不行矣。”因为“礼者,法之大分”,是办事的规矩。人们遵守礼,就是按规矩办事,端正其行为,因而事情就能办成。否则,人不守礼,乱了规矩,行为就不端正,事情就难办成,甚至会把事情办错。
(二)“礼”能促进社会和谐
《礼记·曲礼上》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维护社会有序正常发展的途径主要是法律和道德。在我国,礼长期以来充当着道德规范的角色,发挥着道德调整的功能。(www.xing528.com)
1.礼仪意识促进和谐观念的形成
礼仪意识是对礼仪活动必然性的一种认识,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礼仪价值取向的各种心理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礼仪观念。中国传统的礼仪意识与和谐理念紧密相连,崇尚礼仪与追求和谐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讲,礼仪意识是一种和谐感,是和谐的要求,是和谐的目标;礼仪意识追求“尊重”,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在此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相爱”。礼仪意识追求“合作”,要求人们寻求与他人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达到“团结协作”的目标;礼仪意识追求“秩序”,要求人们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按照社会公认的礼仪规范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实现“安定有序”的目标。
2.礼仪行为促进和谐关系的形成
引导观念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只有固化了,才能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汉朝戴圣《礼记·冠义》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可见,没有外在的容貌、语言和行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礼仪;开展礼仪活动的目的,也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和谐社会里,无论是调节社会生活、建立社会关系,还是化解社会矛盾,都离不开礼仪和礼仪行为的原则。第一,人要在和谐社会中形成“群体”,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而“礼”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人人有“礼”,社会才能有“序”;第二,和谐社会必须有一定的纽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礼尚往来”是重要的纽带;第三,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关键是能够及时地、妥善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有礼”才能“解困”,每个人做到“有礼有节”,真诚地谋求团结和发展,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
3.礼仪规范促进和谐制度的形成
社会控制的手段不仅是思想控制,也是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它必须通过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来实现系统控制。和谐社会稳定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和谐礼仪规范的形成。首先,礼仪规范是礼仪制度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是由规范构成的,只有一系列的礼仪规范才能构成礼仪体系。其次,礼仪规范的实施有助于礼仪制度的形成。因为有了礼仪规范,人们符合规范的行为就会得到认同和表扬,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就会遭到否定和训斥,利益体系也就形成了。礼仪规范所要求建立的制度,是人们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制度;事实上,这是一个和谐的系统。
礼仪通过自律不断改进和规范个人行为,起到约束和警示作用。正是在礼的作用下,国家和社会生活才变得有序、和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准法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