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魏晋至唐中叶文化融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魏晋至唐中叶文化融合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交流整合,正式走出国门。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转折。经学和名教衰颓,是魏晋以来文化转折的一大标志。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彼此交融。隋唐时期,佛学宗派林立,禅声缭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峰异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魏晋至唐中叶文化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交流整合,正式走出国门。这一时期,两汉兴起的庄园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又与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占领域,影响着思想意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转折。魏晋以降,随着西晋王朝的解体和北方“五胡”的入主中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崩溃,门阀贵族政治成为最大特征。庄园经济和贵族政治强势,导致割据势力的膨胀,朝廷威信式微,对民众思想钳制弱化。文化由社群转向个人,由外部压迫转向内心自省,人们注重探求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心性情理。经学和名教衰颓,是魏晋以来文化转折的一大标志。“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此时的文化主潮。汉代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儒、玄、释、道多元文化共存共融,形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学术繁荣。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发生冲突与整合。随着政权更迭的频繁和大一统的失势,华夏农耕文化的同化力减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南下,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同时,军事强悍的游牧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复壮和补强作用,使得隋唐熏染了北方民族的“胡气”而充满阳刚精神。(www.xing528.com)

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彼此交融。佛教于东汉明帝时期(公元57-75年)传入之时,因理念不同而与儒、道等相冲突,最终妥协于中国的伦理规范、实用理性、崇拜模式、政治需求等;经过无数次的排斥与融合,佛教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隋唐时期,佛学宗派林立,禅声缭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峰异峦。按照通行说法,中国学术史共分七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其中的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这三段都是直接受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

随着东晋的南迁,中国文化中心开始向东和向南转移。一直到唐代“安史之乱”,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基本移至南方,所谓“赋出于天下,而江南居什九”(韩愈《送陆歙州诗序》),但文化中心的南移还没有最后实现,此阶段正是南移过程中的过渡和调适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