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称呼的历史起源及影响

中华民族称呼的历史起源及影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一词作为华夏民族称呼与“华”作为族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于是,为获取所建政权政治地位的合法性,南迁少数民族从血统、地理空间及文化制度方面搜寻圣人后代的痕迹,使其成为自己是中华正统的根据。将“中国”与“中华”等同起来,意思是不仅行政区域属于中国的,而且从文化制度、生活习惯、社会礼仪方面等同于中国的,都可以称作中华。“中华”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类推影响。

中华民族称呼的历史起源及影响

“中华”一词作为华夏民族称呼与“华”作为族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华”最早出现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于中华”,源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的“中国诸华”,即“中国诸圣人的后代”。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以强盛的武力征服中原并建立政权;在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争斗中,中原的地理中心地位与文明发达的象征意义备受尊重,南迁少数民族对中原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意识。在当时,“中华”一词甚至成为一个政权能否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标准。于是,为获取所建政权政治地位的合法性,南迁少数民族从血统、地理空间及文化制度方面搜寻圣人后代的痕迹,使其成为自己是中华正统的根据。例如,鲜卑拓跋氏就宣称自己是黄帝后裔;铁弗匈奴刘(赫连)勃勃强调自己有夏王室血统;远在漠北的柔然宣称以“光复中华”为己任。

唐代长孙无忌领衔撰写的法律文书《律疏》(后称《唐律疏议》)正式出现“中华”一词,并解释道:“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将“中国”与“中华”等同起来,意思是不仅行政区域属于中国的,而且从文化制度、生活习惯、社会礼仪方面等同于中国的,都可以称作中华。

“中华”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类推影响。单用的“华”与“中国”的概念基本一致,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发展,便产生了“中华”这个词。(www.xing528.com)

“民族”是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一个外来词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词。“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出现于近代、与外国民族相对而言的。中华民族这一实体,早就于“中华民族”这个族称出现以前就形成了。从三皇五帝开始,中华民族就不是一个单一纯粹的民族,它的内部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尤其因中原政权更迭引起的族群纷争,使得一些族群不得不远离故土向边疆乃至海外迁徙;而另一些强势的边疆族群则不断向中原聚拢,通过建立政权而在中原扎根。然而,不管中华民族内部如何演变,中华民族本身始终都是一个包容中国大地上所有民族共同发展的永恒主体,数千年一直如此。

“华”与“国”均指中国,但二词因最初来源不一样,在今天的用法也有明确分工。“国”原指首都、京城,强调的是空间范围或土地疆域,今天则主要用于国家政体特别是疆土的概念,如“中国领土”;“华”原来指事物的属性,表示“光华”“文明进步”等美好特征,后引申指称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华夏民族,并沿用至今,可以说“华人(侨)”“华语”“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且这些概念中的“华”与“国” 彼此不能互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