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与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与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划预测,到201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27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10万人,到202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7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取值为110~120m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0km2以内,厦门本岛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km2以内,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本岛:用地规模100km2,人口规模100万人。翔安辅城:用地规模35km2,人口规模25万人。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与城市规划设计十二讲

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目标为实现厦门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下的城乡空间优化配置和合理、高效利用。

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特点首先体现在对城市复杂要素的技术综合,从指导、并行和支撑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等方面对总体规划进行整合。指导层面规划包括:省城城镇体系规划、厦漳泉城市联盟研究和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等。并行层面规划包括:海域功能区划、生态城市概念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农业空间发展规划等。支撑层面包括:各分区规划整合与优化研究、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旅游发展概念规划、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岛外市政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如图12-5所示。

978-7-111-58788-0-Chapter12-5.jpg

图12-5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2.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1)城市性质。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对厦门城市的性质定位仍将保持为: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2)城市发展目标。城市综合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大城市,建成我国东南沿海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按照“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城乡互动”的开发原则,把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两大基地、四个中心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3)城市功能拓展。主要围绕“两大基地,四大中心”,即在未来10~20年间把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和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形成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扩散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可拓展功能和产业主要围绕城市港口和风景旅游展开,包括:物流中心功能、商务服务功能、旅游集散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对台综合功能。

4)发展规模。在分析影响城市发展规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用人口增长法和就业规模法预测得出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规模,并用土地人口容量和水资源人口容量加以检验。规划预测,到201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27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10万人,到202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7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取值为110~120m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0km2以内,厦门本岛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km2以内,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

3.城市布局空间结构和片区发展引导

1)城市布局空间结构。结合城市空间自然形态和城市行政空间分布,规划对厦门城市的空间结构描述为:“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的组团式海湾城市。该空间结构从形象的角度仍延续体现了“众星拱月”(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组团特征,如图12-6所示。

一心:本岛。两环:环西海域发展区(以围绕杏林湾、马銮湾和东屿湾为主)。环东海域和同安湾发展区(以围绕同安湾、东坑湾为主)。一主(城):本岛(含鼓浪屿)。四辅(城):海沧辅城、集美辅城、同安辅城、翔安辅城。八片(组团):海沧辅城的海沧、马銮组团;集美辅城的杏林、集美组团;同安辅城的大同、西柯组团;翔安辅城的马巷、新店组团。

其中,主城与辅城由海域分隔;辅城之间由海湾、自然山体分隔;辅城的组团之间也由海湾、自然山体或防护绿廊分隔,总体形成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规划布局结构模式。

2)城市中心等级结构。组团式结构使厦门的城市中心分布呈现为“单心多核”的模式。结合城市功能分布特点,城市中心的分布与定位可归结为“一主两副三次”的等级结构模式。

978-7-111-58788-0-Chapter12-6.jpg

图12-6 厦门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中心):城市主中心,即本岛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两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具有承担城市中心功能作用),分别为马銮城市副中心,岛外西部地区中心,同时起辐射漳州、长泰方向作用;翔安城市副中心,岛外东部地区中心,同时起辐射泉州、南安方向作用。三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局部性中心),分别为海沧城市次中心、杏林湾城市次中心、同安大同城市次中心。

3)片区规模和主导功能。本岛(含鼓浪屿):用地规模100km2,人口规模100万人。政治、商业金融、风景旅游、港口物流。鼓浪屿:风景旅游、文化。海沧辅城:用地规模80km2,人口60万人。海沧片区:港口物流、工业。马銮片区:高科技、风景旅游。集美辅城:用地规模60km2,人口规模40万人。杏林片区:工业。集美片区:文化教育、风景旅游。同安辅城:用地规模50km2,人口规模45万人。大同片区:工业、风景旅游。西柯片区:工业、风景旅游。翔安辅城:用地规模35km2,人口规模25万人。马巷片区:商贸、工业。新店片区:港口物流、风景旅游。

4)城市各片区主要发展策略。厦门本岛总体发展策略为“优化”,沿西海域湾区总体发展策略为“整合”,同安和翔安东部地区总体发展策略为“拓展”。

4.非建设用地规划

地域空间分区(统筹)管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空间管治模式,具体包括引导各类要素在空间上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通过划分各项用地类型,以及对其进行分区管治,针对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对策措施,使各项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协调进行;将基本农田、水源、自然环境、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居民点建设等不同的空间内容纳入城市用地的分区管治之中,促使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空间发展类型划分。可分为综合建设区、生态敏感区和农业开敞区三种类型,依据其特征和内部功能,对其进行空间范围界定,相应提出建设管治要求及其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

2)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鼓励发展(开发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独立工矿、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水利建设重点项目等用地作为鼓励和优先发展用地。立足于适度发展(开发兼保护)、限制发展(保护)。

5.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www.xing528.com)

厦门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一片、两带、一区、一环、多廊道”指状放射网络。包括城市组团隔离绿地、郊野游览休闲绿地、水源保护绿地、红树林保护绿地、自然生态控制区绿地。

“一片”,是指由外围山地现有风景林地、防护林、农田、果园(经济林)等形成绿地系统的大生态背景片林。“两带”,是指沿福厦铁路、厦漳泉高速公路两侧的市政防护绿带以及沿海湾的滨海绿化带

“一区”,是指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环”,是指厦门本岛环岛滨海绿环(绿圈)。“多廊道”,包括生态绿廊和道路绿廊。生态绿廊是指从生态大背景的山林中延伸出多条宽度在500m以上的绿色景观廊道和城市组团之间的组团隔离绿带,直达海湾,呈楔形状。道路绿廊主要是指沿国道和区际干道两侧的绿化廊道,其中包括已含在市政交通走廊中的高速公路、国道319、国道324以及省道205等。

6.景观体系规划

(1)规划思路

城市景观空间的营造求精不求大,景观空间的主题应更加多样化;注意海湾城市空间景观共性,注重塑造厦门海上花园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个性;保护自然景观资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合地区的土地功能,避免局部开发强度过大,影响城市空间景观;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注入时代精神,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2)景观体系

景观面:主要体现在海域、山体、城市绿地景观和历史街区等方面。景观带:以滨海岸线和城市道路为骨架,建设城市景观带。景观点:包括城市广场、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小品、重要文物古迹等要素。其他环境景观;观景系统:布置海、陆、空三套观景系统。

7.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基本建成两个重要基地和四大中心。建成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以及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城市。

2)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是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按照“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遵循“规划指导、基础先行、产业推进、城区扩展”的开发原则,构筑海湾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3)近期建设重点及建设时序。建设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重点建设岛外地区,沿东、西海湾有序拓展,整合用地统筹布局,重点开发建设“两湾三区”和翔安区。

建设时序:建设时序分为两个时段:2003—2005年为第一时段,与“十五”计划的时间相吻合;第二时段为2005—2007年,与地方政府行政任期相吻合。按照海湾型城市格局,在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心区的基础上,环海湾扇面拓展。近期优先整合“两湾三区”地区开发,同时推进同安南部和翔安中部产业区的发展,如图12-7所示。

978-7-111-58788-0-Chapter12-7.jpg

图12-7 近期建设规划

8.总体规划实施策略

1)统一目标、万众一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加大规划宣传力度,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加大各层次规划的覆盖面,滚动修编城市规划,协调各层次规划。

3)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与民主决策,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权威和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

4)建立城市规划数据库,定期反馈和检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经常性研究与规划相关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背景材料。

5)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自身队伍建设,抓紧法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严肃执法。

6)以保证规划实施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土地、人口、住房、环境保护等相关配套政策。

7)贯彻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城市重大项目的建设。

8)加强区域合作意识,与周边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协调,形成优势互补。

9)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相关规定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